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

ID:22228654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_第1页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_第2页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_第3页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_第4页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脉络辨微作者简介:徐俊峰,男,(1971--),河南杞县人,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SupportedbyInnovationProgramofShanghaiMunicipalEducationCommission)《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模式的国际考察与本土创新问题研究(12YS178)》的中期研究成果。(徐俊峰上海政法学院201701)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

2、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模式。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脉络结构型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倍受争论而不可回避的理论主题,社会主义改革一直面临着不断

3、发展完善深化的任务。但社会主义改革在实践中却不断遭遇非议与争论,如我国存在的“三次改革大讨论”、“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等关于国企改革理论争论等,说明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试图沿着早期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争论——东欧市场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当代欧美市场社会主义改革设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模式等路径,把“社会主义改革”纳入国际发展的广阔视野,分析了广义范畴意义的社会主义改革逻辑脉络,深入研究国际社会主义改革模式的成败得失,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内涵。一、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社会主义经

4、济问题大讨论社会主义需要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但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理论与模式可遵循,必须在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问题的探索,我们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讨论。尽管这些讨论与今天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可能具有不一致之处,但与社会主义改革又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早期探索。因此,但我们主张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争论归属为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一)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的缘起10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讨论,是由帕累托提出的“配置资源最优化”理论而发起的,这种理论观点最终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资源配置”

5、问题的争论,这些理论争论我们可以视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萌芽,争论的理论成果构成了社会主义早期改革探索的理论渊源。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威泽曾经明确把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与“价值尺度”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价值”等观点。他在《自然价值》一书提出:“导源于财货数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的边际效用就是自然价值”,“即使在一个按共产主义原则管理经济事务的社会或国家里,财物也不会没有价值。”[1]在这种理论启发下,帕累托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理论概念。他的学生巴罗内则进一步发挥了“资源最优化”理论概念,并初步

6、提出了实现最优化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丰富完善了“资源最优化”理论等。尽管这些理论探索仅仅属于尝试性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尚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这种把社会主义与市场资源配置联系起来的探索思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以及后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论开启了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理论探索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改革探索的先声,对以后乃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作出的重要的贡献,揭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争论的序幕。因此,熊彼德曾经把帕累托称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二)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的演进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讨论起始与帕累托的“资源最优化”理论,论战的

7、核心是围绕“社会主义能否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最终兰格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结束了这场争论。1.争论的开始:社会主义是否存在“资源配置”。荷兰经济学家皮尔逊首先提出“社会主义不存在资源配置”的观点,1902年,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市场、交换”,因此“也不能衡量价值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等观点,点燃了论战的火花。瓦尔拉斯、维塞尔、帕累托、巴罗内等经济学家明确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存在并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瓦尔拉斯在《应用政治经济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

8、现一般均衡价格,从而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