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

ID:2224224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_第4页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比较研究----绘画艺术论文-->绪论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西美术异同和交流影响的学者较多,文献资料比较丰富。例如,英国艺术史学家M•苏立文所著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书中就详细介绍了16世纪至20世纪东西方美术之间的交流情况;国内学者洪惠镇所著的《中西绘画比较》一书,则基于绘画创作实践的角度分别从用笔、造型、用色、构图、取材、制作技法、创作方法及绘画本质等方面展开中西绘画的比较,但书中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写实绘画的比较为主;上世纪90年代,吴冠中曾于一些主流美术类杂志上发表过很多绘画创作心得,其中就不乏涉及中西绘画的不同和他

2、自己对此的理解。除了以上比较权威的研究专著以外,国内众多美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也有对近代中国文人画和欧洲现代派绘画问题的探讨,不过大多数都是着眼于西方写实主义影响下中国画的改革、融合抑或是分割。尽管此类文献较多,但针对近代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现代绘画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尤其是从形式语言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则尚未发现。……………第一章中国近代文人画概况1.11840年至1949年中国文人画存在状况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的兴起,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为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营养。汉、魏碑文的出土,钟鼎、碑帖等研究的兴起,金石学研究的发展,这些都潜移默化地

3、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并起到了推动作用。当时,许多画家推崇“青藤白阳”、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淋漓洒脱的写意绘画,反对摹古派墨守成规、保守派陈陈相因的画法。中国画坛掀起了一股锐意求进、大胆革新的新风尚,打破了自清朝中期以来画坛上一度比较沉寂冷落的局面,新兴的“海上画派”便是其中典型性代表之一。以赵之谦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对传统中国画进行革新,基本上秉承传统美术逆时俗的文人画风。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爱国主义在绝叫着不安、苦闷、悲愤、反抗的年代里”1,传统文人画家崇尚的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与时下的社会格局格格不入。虽然他们也身处兵荒马乱的社会之中,却丝毫没有隐逸避

4、世想法。他们或谋取功名,或以画为生,跻身于闹市,奔命于商埠,再没有以前文人画家那种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闲情逸致。1在他们的作品中,既难体会出静谧深邃的意境,亦难看到石涛、八大那种激愤疏狂的写意心态,画面满是浓重的个人风格品味和商品气息。1.2近代关于中国文人画的争论1840年至1949年这百余年来,作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不断遭到揶揄嘲责。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被西方列强轰开大门之时,东方的天朝迷梦被惊醒了,失败的惨剧导致对本土固有文化的清算。其实,远不只文人画遭受如此待遇,中国的建筑、音乐、戏剧、小说,凡是中国本土固有的文化,都与文人画遭遇形同,以至于中国人所用的语言,在当

5、时也被极端地视为落后。近代许多有识之士因为深感国家势力衰微,进而迁责于民族艺术,虽爱国主义情感有情可谅,但是如此的激进态度未免过于牵强鲁莽。2欧洲现代派绘画产生与发展......................92.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绘画的剧变.............9第三章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的比较.......................173.1绘画题材比较.......................173.2创作方法比较.............................19结论...........................

6、...........................37第三章中国近代文人画与欧洲现代派绘画的比较3.1绘画题材比较中国传统绘画题材有其固定的几大类,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唐朝以后,绘画题材有所扩大,但多以固定形式把某一类别固化为“一科”。这与文学上题材分法颇为相似若加以比较,会发现二者的异向延伸。唐代以后,市民文学兴起,传奇小说、词、曲、杂剧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出现,使得文学发展趋向社会化、市井化。在文学向现实生活贴近的同时,作为中国绘画“正宗”的主流文人画的题材并没有实质性发展,它仍遵循传统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其范围规定性又因审美价值标准的强化而更加严格。题材的固化

7、说明民族意识具有持久性,而其中国画的盛衰兴替也侧面反映了时代需求的变化。中国画的题材是一个符号系统。3.2创作方法比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中国传统绘画所主张的创作方式。而把师造化当作创作的着手点,体现了中国画的自然观。黄宾虹提倡“师古人莫若师造化”,认为师造化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胜于古法临摹,这恰恰是对传统创作观的继承与发扬。但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师造化”概念与西画中“写生”的概念虽然都是自然观的体现,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却不完全相同,两者对于写生的要求与途径也有所区别。“写生”的概念在中国绘画历史中没有特定含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