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ID:2224838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_第1页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_第2页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_第3页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_第4页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使得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导趋势。节能降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介绍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对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论述。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利用1绿色建筑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

2、生。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年6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2绿色建筑的

3、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成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用最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据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从社会和经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必将得到高度的重视。2.1建筑规划与整体设计建筑的规划与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如果选址不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将会在建筑后期运行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阶段,建筑师应从整体综合

4、设计概念出发,与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能源分析专家和环境专家紧密配合,达到从策划、选址到设计都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具体的措施如下。2.1.1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2.1.2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2.1.3合理设计建筑形态建筑形态设计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等,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

5、设备的依赖。2.2围护结构的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门、窗、墙、屋顶、遮阳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对建筑耗能、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国外资料表明,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完全可以由节省的能源费用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改善维护结构节能性能所增加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8%,而节约的能源可达20%~40%。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起承重或分隔作用的单一材料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要求,因此,复合墙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复合墙体不但解决了内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实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主要采用的有模压或挤塑聚苯板、岩

6、棉板、玻璃棉板、聚氨酯发泡等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内外保温体系。窗的传热系数比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大得多,住宅热损的35%是由于门窗与室外热交换造成的,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是在建筑中降低门窗热耗的有效措施。屋顶保温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加气混凝土,也有使用水泥聚苯板、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的。围护结构的设计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而发展,新型保温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新型保温和密闭材料等,都会大大提高建筑节能功效。2.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我国采暖空调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

7、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高能效的空调、照明系统与上述措施并行,才能真正的减少建筑能耗。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首先,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等情况。以在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节能示范楼为例:节能楼中使用的是水循环空调,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