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ID:22249813

大小:54.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热点”问题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我们了解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历史与现实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链条,历史曾是活生生的“现实”,现实也会转瞬即成“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我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

2、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开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这样既能丰实教学内容,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挥史鉴功能,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敏锐地把握历史脉搏,形成历史使命感,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在此,笔者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一、巧引“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有关清朝前期历史时,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

3、。该剧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康熙热”,他们对剧中的人物如数家珍。在讲课前,我首先问了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电视剧吗?(2)剧中那个年轻的皇帝叫什么名字?(3)你是怎样评价这个皇帝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原来老师也看小说,也看电视剧。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文艺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差异,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康熙皇帝,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

4、掌握了历史知识。二、巧引“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讲授《美国的霸权政策》这一课时,正值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举国上下都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义愤填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怎么回事?”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用事实来揭穿美国的霸道嘴脸。于是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馆翻阅、摘录或复印资料,或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代表,为讨论课作了充分的准备。讨论课从一开始就非常热烈,从中美撞机事件到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再到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从美国侵略

5、朝鲜到发动越南战争,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废除《京都议定书》到极力推行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丽D),从奥巴马访华到向台湾出售武器、接见达赖等等,学生所举的例子己远远地超出了教材的内容,确凿而翔实地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去了解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冷战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探讨我们应该怎样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唤醒、锤炼和提高,他们

6、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长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巧引“热点”,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地引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肯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在学习完抗曰战争史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最近日本政府在哪两件事情上激起了

7、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愤怒吗?”由于近来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所以学生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答出:日本政府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要参拜靖国神社。教室里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仅此而己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爱国主义。四、引入“热点”问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不可喧宾夺主。引入“热点”问题虽然有助于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但过分占用课堂时间来探讨

8、“热点”问题,将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落实。离开了这些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再去谈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2.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必须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热点”问题,不可将历史课变成“热点透视”专栏,盲目引入。3.引入方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在导言、小结中引入,也可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A;可以由教师直接引入,也可由学生的提问来引入;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甚至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