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尾常见方法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

ID:22250579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_第1页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_第2页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_第3页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_第4页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结尾常见方法教学目的:1、明白考试大纲要求。2、培养学生掌握作文结尾方法。3、培养学生掌握结尾技巧。教学重点:1、明白考试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方法、步骤。2、培养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方法:讲和练结合。课时安排:8课时(1、2课时为理论和方法,6课时为训练巩固和小结。)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对文章的三个部分的写作要求:所谓“凤头”即开头要亮丽,高雅、先声夺人;所谓“豹尾”即结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并余味无穷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势,一见倾心之妙;好的结尾有

2、画龙点睛之效,不能忘怀之功。作文结尾基本要求  一、点明中心。  二、首尾呼应。  三、富有意蕴。结尾常见错误  1、画蛇添足,添上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内容。  2、公式化,空喊口号,没有真情实感。  3、收束过早,点题不透  李渔也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可见,我们必须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分析历年高考满分范文,我们不难总结出议论文结尾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二、作文结尾技法:一、首尾呼应式:  [例1]  [开头]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不过要真探讨起来,这样解释就不能

3、说明它的内涵了。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  [结尾]究竟是自嘲让苏格拉底成了哲学家,还是哲学家让他学会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确实是一种生活哲学。  2005年重庆考生作文《自嘲》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  [例2]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

4、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今年花胜去年红》  文章开头就以一组韵味深长的排比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并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引出下文对历史的思考。结尾又以一组韵味绵长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照应开头,如幽谷回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例3]  [开头]人生是在一匹素锦上描绘自我,身上的每一个色点都要细细斟酌,手拿调色板的那一刻,你开始选择,暖色还是冷色?人生是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动作的每一个

5、细节都要认真推敲。举手投足之间,你在选择,欢悦还是悲伤?  [结尾]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选择,聆听心的呓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生的画卷才会美丽,人生的舞剧才会精彩。  《站在街口,聆听心的呓语》[例4]开头:轻揭面纱,月姑娘把银白的清辉洒满大地。微风轻轻拂,阵阵清凉抚摸着大地,然而吹进我心中却是丝丝冰冷:“灵灵,真的吗?医疗事故?”“是的”,灵灵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轻锁愁眉:“但真的是意外,我是医生,不会------”她摸着脸颊上的疤痕,泪光闪闪。“我相信你。”我毫不犹豫回答,“这个官司,让我来吧!”  结尾:月光姑娘洒下清辉,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

6、的笑脸,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心灵!(2003年高考河北一考生《我相信你》)  二、结尾点题式:   [例1]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悲观与乐观》  [例2]  [开头]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7、。  [结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变化多端,观念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会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市》  分析:这是一篇见解独到考场佳作,标题“大隐隐于市”“隐”即“出世”,寄情山水远离尘世;“市”即人间烟火世俗人生,是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大隐隐于市”调和了中国文人一味出世或一味入世的人生选择,充满了辩证的智慧。文章开头引古语“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并作了一番考究后引陶渊

8、明厌倦仕途归隐田园,终归是小隐;而李白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报效祖国挥洒人生的壮志,然而入朝后遭受挫折,于是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