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

ID:22252769

大小:60.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_第1页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_第2页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_第3页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_第4页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吴门治验录》之温证论治:王天如对温病运用青蒿的经验王天如,1922年生,常熟市梅李中心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受业于祖父王士希,士希为曹仁伯五传弟子,享盛名,人称王青蒿。又受业于常熟名医吴半淞,擅温病。于1942年开业,传弟子数人。临证经验丰富,善治外感时病,治内伤以脾胃病见长,曾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王天如老中医幼承家学,其祖父王士希先生为常熟一代名医,擅治外感热病,尝用青蒿,侪辈极推崇,咸以“王青蒿”之别称誉之。及长,师事邑之名吴半淞,吴氏亦善治温,习用青蒿。王老中医悬壶四十余年,秉先辈遗教,其治温病经验丰

2、富,对青蒿之运用颇多独到处。兹略作整理,以供同道参考。一、对青蒿性味功用的见解王老中医认为,唐宋以前医家大多拘泥于《神农本草经》之说,确认“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北宋•苏颂《图经本草》)鲜有治温之说。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始收载“治疟疾寒热”之重要作用。李氏此说虽转引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然其对青蒿作用的发掘不失为别具慧眼之一代宗师。随着温病学说的兴起,迨至清代,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们,纷纷冲破“古方多单用之”(《图经本草》)的羁绊,通过随证灵活配伍,使青蒿的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在温热病临床中占有相当的

3、地位。其治温之成功效果,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等温病学派的各家著述中。王老中医认为,青蒿之所以在温热门中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性味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气禀芳香。芳香药物而具苦寒之性者,除本药外别无他药。其特异之性味,是提供多种用途的内在条件,亦即既退内伤骨蒸劳热,又清外感暑湿实热的客观依据。根据吴仪洛“凡苦寒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袭脾……不犯冲和之气”(《本草从新》)的论点,尝谓:“青蒿解暑涤热之功优于佩、藿,苦寒清热之力次于岑、连,然其药性平和,副作用少,故可广泛施于温热的治疗。(二

4、)归经关于青蒿的归经问题,历代医家各抒己见,似乎令人无所适从。如李时珍说:“入少阳、厥阴血分”(《本草纲目》),兰茂又云:“入脾、胃”(《滇南本草》)。王老中医则认为,前者系指治骨蒸、疟疾等病症言,后者则指具芳化、涤热等功能言。余如“入肝、肾、三焦经”(《本草求真》),“入胃、肝、心、肾四经”(《本草新编》)等论述,无不各有所指。他尝告诫日:“业医者对前人所言之药物归经,切勿轻易取舍,应细细玩味,斯为至善”。青蒿归经之多,足证其用途之广绝非偶然。(三)功用王老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验证,认为青蒿苦而不伤阴,寒而不碍湿,气

5、芳香而化浊,质轻清而透邪,具有泻热、理劳、解暑三项主要作用。举凡温病邪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等各个阶段均可选用,或作君药,或作臣药,端在随机灵活配伍(下节另作专题介绍),确可收到良好效果。据近人研究证实:青蒿中的提取物青蒿素,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各种疟原虫,青蒿醇提取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等。都是以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创新前人经验的可喜成果。二、对青蒿的运用(一)暑温1、青蒿合石膏为清暑泄热法。适用于暑入阳明(胃)气分,症见身大热,面赤多汗,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或浮滑者。陆九芝云:“阳明为成温之薮,……皆以伤寒论阳明方为

6、治”(《世补斋医书》)。故凡暑邪传入阳明者,临床沿用白虎汤为治,当属无可非议。然王孟英有“治暑者,须知其挟湿为多”(《温热经纬》)的论述,说明暑病虽以热邪为主,还或多或少地兼挟湿邪,治疗时宜兼顾之;再者,既云暑病,解暑之品不可无。王老中医据以这两点理由,认为白虎汤长于清热保津,而解暑化湿不足。因此,取青蒿之苦寒清暑与石膏之甘寒泄热相合(青蒿尚有芳化作用),不但在理论上说得通,证之临床亦历试不爽。若背微恶寒,汗出不止,脉洪大而芤者,加用人参以益气生津;若身重者,加用苍术燥太阴之湿。2、青蒿合扁豆为消暑化湿法。适用于暑温初起,

7、症见头目不清,心微烦,口微渴,食纳减退,小便不利,或有微热等。青蒿性寒,解热之功甚优;扁豆扶脾,化湿之力不薄。且一悦脾一和中,两药相辅,在消暑化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看似平淡,却为夏令治暑之要药。王老中医凡遇暑温初起而津伤未甚,见证如上述者,恒多蒿、扁合用,并根据不同情况,或益以清络饮,或配六一散,收效颇佳。3、青蒿合香薷为祛暑解表法。适用于暑兼外感,症见身热恶寒,头重肢倦,无汗或少汗,胸闷烦渴,小便黄赤,苔白腻或黄腻等。王老中医认为该药以其气芳微辛(含有挥发油),更有助汗透表作用。令与香薷相合,目的是取香薷辛散温通之力,共

8、奏发汗袪暑之功,俾在表之邪通过汗泄而外解。香薷专治“寒郁之暑气”(《本草经疏》),其汗散偏于温蒸,用之不当,易致津伤气耗之变,驾驭颇难。王老中医重用青蒿之凉透以调和香薷之温散,防患于未然,确是运心独到。凡是暑月外感,均可应用。若外客表寒甚者,加藿香、佩兰;湿邪重者,加杏仁、滑石;热邪重者,加银花、连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