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

ID:22253013

大小:66.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_第1页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_第2页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_第3页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_第4页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摘要]:20世纪80年代,当国外荧屏上“益智类”娱乐节目异常火爆时,我国此类节目才刚刚“破土而出”。1998年11月22日,央视二套借鉴英国娱乐节目“GOBINGO“并使之本土化,推出了全新的互动益智类娱乐节目《幸运52》,从此国内荧屏上此类节目开始“走俏”“火爆”。然而十年之后的今天,这档王牌节目却“意外”的走向穷途末路。本文将从媒体“语境”、节目形态和受众审美心理三个方面的嬗变对《幸运52》的“下岗”进行分析。关键词:幸运52媒体语境期待视野神话应该说,“益智类”节目属于舶来品。20世纪60年代,

2、当中国电视荧屏还只是“政治说教”的宣传工具时,美国NBC电视网的“益智类”娱乐节目《64000美元问题》已经红极一时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中国电视也开始走向世界去寻求成功之道。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视屏幕上有了自己的益智类节目的雏形。直到1998年11月22日,央视借鉴英国娱乐节目“GOBINGO”并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完成“自己风格化的最佳突破”[1],以本土化的节目形态面向观众,形成了中国真正的益智类节目的代表__《幸运52》,并由此带动了中国娱乐节目的蓬勃发展。然而今天该节目却由于种种原因被迫“下岗”,这偶然之中定

3、有着必然。一、媒体“语境”的变迁所谓媒体“语境”[2],可以理解为某一媒体或具体电视节目形态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传媒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的特定界域。可以说,《幸运52》的成功在于做到了将国外电视文化形态的恰当本土化,节目的改进和创新正是适应了中国媒体“语境”的要求。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环境下,文化传播也越来越需要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幸运52》出现之前,我国已经有了益智类节目的雏形,但很多节目还是以单纯的知识竞赛节目为主,参赛者也不是自由报名,而是由团体单位推荐,参赛者在竞赛过程

4、中其实代表着一个团体的名誉,所以不是自由和放松的,更不是积极主动的。另外,现场和场外观众也缺少互动,而这些都在《幸运52》中得到了改变。可以说,《幸运52》以开创性的姿态和“人无我有”的优势取得了成功。今下的媒体“语境”似乎与10年前大不相同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商业化、产业化理念的确立,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首先在电视行业内部,电视台与电视台、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竞争加剧,且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如在《幸运52》开播不久,江苏台的《无敌智多星》、湖南台的《超级英雄》、上海台的《财富大考场》、广东台的《步步为赢》等各地电视台

5、竞相模仿其节目样式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这些节目都在当地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益智风”吹遍神州大地[3]。另外,其他娱乐节目和“益智类”娱乐节目的争夺,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词典》、安徽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福建东南卫视的《开心100》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将进一步“分流”电视观众和抢夺媒体资源。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媒体语境下,《幸运52》便失去了品牌时代“益智类”娱乐节目的话语掌控权。二、节目形态的变与不变“电视节目形态,指的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提供着适用于不

6、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经历了“表演类”和“游戏类”节目之后,《幸运52》以“领头羊”和“开拓者”的姿态带给中国娱乐节目一个崭新的节目形态,即“益智类”节目形态。它以不同的节目内容、主持人风格和受众理念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亮点和心理感受。可以说“节目形态的创新其实就是一种视听力量”,《幸运52》正是凭借这种视听力量的创新取得了成功。主持人提问、4名选手竞争回答、获胜者获得一份大奖的“成功模式”让《幸运52》十年居首。可八年后,《幸运52》模仿美国节目《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推出《你比

7、小学生聪明吗?》,“成功模式”改为“麻辣教师”提问、3名选手选其二分别回答、获胜者得奖。这样看来除了“魔幻学校”氛围和引入“播出季”概念外,这种“互动”和“提问”的方式没有实质性变化。以XX年6月22日的节目为例,先是在董一点、刘思辰、林炜三个选手中以看动画猜成语的方式选出一个插班生,接着插班生回答问题,几个轮回失败后向小学老师道歉,最后选数字得奖。然后再选一个插班生重复上面的过程。央视负责人也曾指出其“节目形态太过守旧”、“缺乏新鲜感”、“每次播出的环节都差不多”的“三宗罪”[5]。另外,作为改版后的益智类节目也未能改变与其他卫视

8、节目同质化弊端。比如浙江卫视的《谁比谁聪明》就是通过大人和小学生之间的比拼,使参赛者和观众既能扩展知识视野,又能得到每个人都需补充知识结构的启发。这种同质化现象使节目失去了新颖的创新视听力量,尽管在比赛环节中“隐喻”着吸引观众眼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