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ID:22254107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_第1页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_第2页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_第3页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_第4页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  高考是国家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发的指导性标准,是不容逾越的行为底线。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必须遵从这一标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措辞是“鼓励”,是“提供”,是“尽可能减少束缚”。往往,我们认识某个作文题目,总停留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依照“课程标准”,“允许不允许”根本无需讨论,不但允许,而且要鼓励,要提供,一切都不应成为束缚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

2、表达”的借口。  我们赞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绝不仅只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更因为它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符合作文命题的固有规律。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这个“范围”往往是囿于某种思维定式而人为圈定的范围。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范围都是生活,而生活是没有边际的。人们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作文题目的,任何给高考作文题目圈定范围的做法,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

3、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试图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据题发挥”,是考场作文的要义。考场作文不是在完成一道常识答题,而是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我们要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但越不容易写出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写出新意,但越不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准确符合题意,又特别具有新意的优秀

4、作文。  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2006年考试中心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采用新型给材料作文,新型给材料作文倡导开放、自主,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靶心的靶子”。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它使我们走近并触摸到高考作文的实质。  六年来,新型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陷入矛盾纠结。  给材料作文既然是给出了一种生活场景,必然一如生活本身,其中包含许许多多原点,实质都是把写作思维原点的设置权下放给考生。透过千变万化的材料,所有给材料作文实质都写着一行字:“今年高考作文不出题,同学们随便写”。命题人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断改换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

5、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改为“选择一个角度”,又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再改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反复纠结。而何为“选准”,何为“选好”,又从无明示。除非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选准”和“选好”便永远说不清楚;而如果真的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那就等同于给话题作文了,并且考生把握这中心“话题”,仰仗的是阅读能力。而且各地阅卷规定的形形色色的所谓“一等立意”“二等立意”,都很难站得住脚。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给话题时代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心灵的选择”更切合所有新型材料的中心啊?  其实,有些给材料作文已经悄然回归为给话题作文。例如,201

6、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补上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际,就给定了话题。  给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后发现原点星罗棋布,无穷无尽,又要收缩。前前后后,究其原因,无非是认为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范围,没有认识到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思维的原点。  我们说,高考作文还是要给定写作原点的。因此,给材料作文,可以休矣。当然,要求作为始作俑者的考试中心,在2012年就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像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悄然补上一个话题,也未尝不可。总之是要给出清晰的写作原

7、点,千万别再用“选准”“选好”之类的谜语式语汇了。给出原点不是对考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限制,因为,原点的辐射范围是广阔的生活。  也应该是认识到了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始终坚持或已经回归给标题或给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2011年,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给标题作文七则,给话题作文三则,已经超过了给材料作文的数量。相信,2012年会更多。  突破“作文常识观”,站在“作文思维观”的层面看,有着清晰原点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思维空间。  例如,2011年湖北卷给标题作文题目: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面对这个题目,“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