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

ID:22256556

大小:6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_第1页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_第2页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_第3页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_第4页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选择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虽然多次遭到多方垢病,在现实中依旧“岿然不动”。由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个历史话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家长、社会、文化以及儿童等因素。因此,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我国当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历史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自我国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时候就存在。上世纪80年代,幼儿教育也有一定的小学化表现。在不同时期,政府都对此有过关注。(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史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上个

2、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园的识字教育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陈鹤琴先生表达对家长强调识字的看法时,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关于“儿童识字”的小论文来阐述他的观点,认为可以适当满足家长的需要,但需要以调动儿童的兴趣为基础。张宗麟先生也讨论过儿童的识字问题,他认为,如果有条件的话(主要是师资),幼儿园是可以进行识字教育的。文革后,幼儿教育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迹后,研究者对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因素有多种说法。研究者起初认为,小学附设学前班中的小学文化氛围一度被认为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

3、因素。在中国X上,可以查到的首篇文选是1987年《瞭望周刊》上刊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值得注意”,文中谈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指出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把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归结于附设在小学,但相关信息让人觉得附设在小学应该与学前教育小学化有直接关联,如某县的幼儿园70%设在小学,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不合理期望客观上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也有研究者直接认为,学前班设置在小学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力量参与办园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社会办园数量

4、甚至达到了70%。为了吸引生源,多数幼儿园采用可以显现的方式来突出自身的办园水平,如识字、数数、特长等。总体来看,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与社会力量办园共存的小学化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师资力量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二)我国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发展轨迹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领域就开展了长期的致力于与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作争斗的历程。各地探讨了各种政策来控制幼儿教育小学化,诸如检查、督导、整改,甚至罚款等措施。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国家教委下发过《学前班试点工作指导意见》(1

5、987)、《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工作的意见》(1990),并进行过实践探讨,曾先后在全国五省一市组织过改进和加强学前班工作的试点。如,湖南长沙师范农村学前班课题研究组与湖南临澧县文家乡中心小学联合进行了5—6岁学前班的实验,探讨学前班的课程;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局则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提高学前班师资来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1992年,哈尔滨市教育行政部门则从管理层面进行了探讨,实行奖惩制,他们对质量低的学前班进行了整顿、停办、缓办等措施,其中,南岗区还从学前班收取的费用中提出5%

6、奖励办得好的学前班,并对学前班的教师进行培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教育部门的相关官员直接谈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2011年教育部领导人出席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议时,明确提出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可以说,中国学前教育的整个发展历史,是与小学化作斗争的历史,与幼儿教育小学化斗争的历史,就是中国幼儿教育不断进行科学发展的历史。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空间尽管多年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判不少,但这种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

7、,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土壤”,同时也从另外的角度表明幼儿教育阶段的小学化倾向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一)现行的幼小衔接存在促进了小学化的存在幼小衔接的存在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提供了机会。本来在大班下学期后开展的幼小衔接,从一个月扩大到一学期、一年,甚至更多,这就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局面。当大班教师进行小学化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无不打上小学化色彩,所形成的小学化氛围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教师,特别在幼儿园采用循环式带班,带完大班的教师再从头带小班,教师在大班阶段

8、所形成的具有小学化趋向的教学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被用到小班,继而到中班。(二)家长的期望提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土壤”在幼儿家长重视知识、技能氛围的熏啕下,幼儿间形成的数学、识字等能力会在不同场合得到展示,这会间接影响到其他不重视知识、技能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儿童习得有关数和字的知识在某个阶段必定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小学化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另外,对农村地区的学前儿童来说,一定的小学化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有助于儿童熟悉小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