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

ID:22288288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_第1页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_第2页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_第3页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_第4页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应用左睿1孙永建2(通讯作者)李伟成2孔圳2周正震1陈辉文1(1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2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广东广州510900)【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只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

2、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氐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氐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3D打印;数字化设计【中图分类号】R31

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24-03肱骨髁间骨折骨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关节内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案。骨折的解剖复位与坚强固定是治疗的重点,而实现解剖复位需要术者对骨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1]。以往对于骨折的了解主要来自于X线片与CT扫描,对于制定详尽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有限。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对20例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Mimics虚拟手术与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旨在探讨该技术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1.资料与方法1.

4、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67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跌伤4例。按照AO分型[2],C1型3例,C2型5例,C3型1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手术。其中A组C1型1例,C2型3例,C3型6例;B组C1型2例,C2型2例,C3型6例。1.2分组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为了消除由于术者经验上的差异,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1.3数字化设计与3D打

5、印A组患者肘关节64排CT平扫数据(层距0.5mm)导入Mimics中,建立蒙版并三维重建。运用Mimics与3-matic虚拟复位,设计克氏针、松质骨导向模板。最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各骨折块及导向模板,在骨折块模型上进行预手术,用制作的导向模板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固定。导向模板在术前经过低温消毒,带入手术室。1.4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气囊止血带。肘后正中纵行切U,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尺骨鹰嘴骨折端进入,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骨折先进行复位,A组使用导向模板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并通过模板导向,在髁间打入一至两

6、枚4.0mm松质骨螺钉。之后再进行钢板固定。B组则不使用导向模板,术者根据经验打入克氏针与松质骨螺钉。固定钢板采用丫钢板或解剖双钢板。1.5评测指标记录两组手术自复位开始至固定完成所用吋间,记录克氏针打入过程是否进行过调整。克氏针调整定义为任何需要调整克氏针的情况,包括克氏针在骨面上滑动而造成的重新定位。记录B组在固定骨折吋所用克氏针数,并在所冇手术完成后,通过虚拟设计导向模板,得到克氏针虚拟设计置入数。克氏针虚拟设计置入数是根据Mimics虚拟手术结果,设计的在保证肱骨髁间骨折稳定临吋固定的前提下,置入克氏针最小数量。1.6统计学方

7、法所有病人原始资料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于手术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是否调整克氏针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B组实际克氏针置入数与最佳置入数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两组病例均解剖复位。A组10例全部在一个止血带吋间内完成,平均为25.66±3.67min;B组8例在一个止血带时间内完成,2例超出,平均为38.66±9.29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3.1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克氏针均一次性

8、置入,B组有4例进行一次或多次调整,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χ2=5,P<0.05。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最佳数较实际数平均减少41.4%,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