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

ID:22300134

大小:244.5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_第1页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_第2页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_第3页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_第4页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基础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OSI参考模型对于网络而言,其最基木的功能就是实现不同节点间的通信,然而其具体实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了实现网络通信功能,引入工程化思维将复杂的网络功能加以层次化、抽象化、模块化,以便于设计、管理与维护,形象的说,即形成网络体系结构。如今,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不同厂家的设备来构建计算机网络,不存在兼容性问题。但在早期,要实现不同厂家设备间的互通却不可能,这是因为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不同的厂商、科研机构都开发了自己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标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为了解决网络之

2、间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OST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全部功能设计为7层,自底到顶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物理层是0S1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亦称第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比特流传输。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层是物理设备通过物理介质互联的描述与规定,及定义了电压、接U、线缆标准、传输距离等特性,概括来说就是机械特性(

3、接口形状、接口尺寸、引线数0、引线序列等)、电气特性(引线的电压、电流的取值范围等)、功能特性(引线出现不同电平值得意义)、规程特性(针对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序列)。数据链路层比特流数据在一条链路上传输,除了要有物理介质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加以控制,以保证比特流数据的正确可靠传输,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位于OST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帧同步:即编帧和识别帧。数据链路层屮数据以帧为单位传送。发送方需耍链路层将比特编成帧,接收方需耍链路层从接收的比特流中明确区分出数据帧的起始与终

4、止的地方。>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释放:当网络中的设备要进行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链路,在建立链路吋需要保证安全性,传输中要维持链路,而通信结束后要释放链路。>传输资源控制:在共享介质网络上,多终端设备数据传输必须由数据链路层协议对资源的分配加以控制。>流量控制:为保证数据正常收发,防止数据发送过快,导致接收方数据溢出,网络出现拥塞,就必须及时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而数据链路层控制的就是相邻两节点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差错控制:由于物理层无法识别比特流传输吋可能产生的错误,所以数据链路层就以帧为单位

5、实施差错控制。最常用的方法是FCS(FrameCheckSequence,巾贞校验序列),发送方在发送一个巾贞时,根据其内容,通过诸如CRC校验之类的算法计算出校验,并将其加入此帧的FCS字段中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对校验和进行检查,检测是否传输出错,并进行纠错处理。>寻址:数据链路层协议能够识别介质上的所有节点,并寻找目标节点,以便将数据正确发送到目的地。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卡48位MAC地址就是数据链路层识别节点的硬件地址。>标识上层数据:为了在同一链路上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发送方必须在帧的控制信息中标识载荷的网

6、络层协议,以便接受方将载荷提交给正确的上层协议处理,实现对等通信。网络层网络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数据链路层的目标只是将帧从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即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网络层的任务却是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转发数据包,使数据包能够正确无误地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即非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层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编址:网络层为每个节点分配标识,即网络地址。我们通常说的1P地址就是网络地址。>路由选择:网络层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要确定从源到0的的数据传输如何选择路由。网络层设备在计算路由之后,按照路由信息对数

7、据包进行转发。>拥塞控制:跟链路层一样,如果网络同时传送过多数据包,也会产生拥塞,导致数据丢失,所以网络层也负责对网络层的数据包拥塞进行控制。>异种网络互联:由于通信链路与传输介质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链路都奋其特殊的通信规定,网络层必须能够工作在多种多样的链路和介质类型上,以便能够跨越多个网段提供通信服务。另外,网络层协议还能协调发送、传输及接受设备的处理能力的不平衡性,如网络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片和重组,以使得数据的长度能够满足该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帧长度。传输层传输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其功

8、能是为会话层提供无差错的传送链路,保证两台设备间传递信息的正确无误。从某种意义上讲,传输层是整个协议体系的核心,如果没有传输层,分层协议的整个概念将变得毫无意义。传输层负责创建端到端的通信连接。通过该层,通信双方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通过对方的地址信息直接进行对话,而不用考虑其间的网络上冇多少个中间节点。传输层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差错校验和重传。包在网络传输中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