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

ID:22303464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_第1页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_第2页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_第3页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_第4页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视艺术论文]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电视体验类节目受选题范围的局限。体验类节目独特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它无法反映经济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那些时效新闻、实用常识、理论分析、信息知识类的题材,就很难以体验的形式报道。只有既具备一定新闻冲突,又能用消费者身份体验暗访,同时易于隐蔽拍摄的素材,才能形成体验。这些都大大局限了体验类节目的选题范围,使之无法任意自如的驰骋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一个绝佳的题目,由于无法以体验的手法表现不得不割爱,或另选其他形式制作。本文共2页:第1[2]页;受双重身份的影响。记者的客观立场与消费者的主观判断不易协调。在采访过程中,不合理现象的冲突气氛往往影响

2、记者的情绪,感性认识干挠了记者的理性思维。甚至在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也影响到记者的客观立场,常使报道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过重、过于情绪化的叙述和评论。同时记者的采访习惯也常在体验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份,往往为了达到采访目的向暗访对象提出一些平常消费者轻易不会提出的问题,引起被采访者的警觉,打草惊蛇导致体验的失败。3.反面报道的局限性。在体验节目中批评性的反面报道往往是节目的卖点,观众最感兴趣的总是那些对不合理现象的揭露和鞭挞,然而揭露经济生活中的黑暗面,只是体验节目的手段而绝非其最终目的。使问题得以解决,保证经济生活步入正轨良性发展,才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

3、有些体验类节目只停留在暴露表象,以尽力曝光为能事,只重过程而不重因果,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外对解决问题善现状却毫无益处。在制作过程中如果仅以批评揭露为出发点那就大大限制了体验节目社会功能的发挥,使之沦为一般性批评报道,而丧失了其对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4.隐蔽采访手段的局限。这首先是个技术性问题,专业电视节目对播出画面的把关限制严格,平时拍摄时对拍摄站位、角度、光线、平稳性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体验所惯用的隐蔽性采访由于不能让采访对象察觉,就无法象平时一样自由调整角度,选择照明光线,特别是夜间或较昏暗的房间(这往往是暗访中易“出彩”的地点),平时可以用新闻灯补光,这时则不可能高举灯光

4、暴露身份。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画面质量,镜头的摇晃偏离,画面倾斜、黑暗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难度,为了体现真实性,保持镜头的完整,往往不得不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镜头。我们常自嘲这类节目是以“摇摇晃晃的镜头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为了麻痹被采访者,127;记者常以方言与之交流)取胜”,这虽是玩笑,127;却也说明了纪实手法在体验节目中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运用纪实镜头,毕竟影响了电视镜头的审美功能,并非长久之计,而如何取舍仍然存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三、对体验类节目今后良性发展的一些想法:1.在选题上尽可能开阔思路,不局限于狭小的消费领域,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选题,使节

5、目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既服务又引导,把宏观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的关联作为出发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体验的形式付诸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2.引进先进技术,拓展表现手法。电视摄录技术的发展给体验节目的隐蔽性采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摄像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对环境光线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铁背心等稳定设备的运用都使隐蔽性拍摄在逐渐摆脱环境的束缚而日趋完美。我们应当尽快更新设备、适应新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体验类节目的表现力。在利用新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创意新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单纯的暗访式采制方法,大胆引进创新诸如采访,通过互联络跟踪调查等新的形式。技术和手法的结合将给体验

6、类节目带来新的活力。3.批评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结合。在对不合理现象予以批评报道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生活节目的服务功能。告诉观众“怎么样”的同时,也要教给观众“怎么办”,体验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信息量,可以适当开拓非批评报道的服务形态,即对不同层次、位置的经济服务机构进行体验调查,根据结果可以得出谁优谁劣的结果,从而使观众了解如何鉴别产品、选择服务、保护权益。另外树立一批正面形象也让商家厂家能够依靠榜样的力量,引导自己向正确方向发展。4.客观立场和主观评论的结合。为了避免记者双重身份的相互干挠,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事实报道与分析评论分开的策略,即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暗访时,尽可能抛开

7、记者身份,真实记录一个普通消费者可能遇到的现实过程。其间基本只交待现象事实,不进行过多的评论而在其后重新以记者的身份对采集到的现象进行客观评述。结合自己以消费者身份得到的感触,二者互为依托,以此完成体验记者双重身份的辩证统一。5.群策群力与领导支持的重要性。体验采访是一项工作量大,分工细致的工作,从策划阶段到采访、编辑都需要群体力量,共同出谋划策。各自担当重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对制作的每个环节各负其责,发挥个人潜能。而在整体运作时强调风格和步调的一致性,这样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