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

ID:22309073

大小:9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_第1页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_第2页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_第3页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_第4页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考教师资质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知识与能力1.国内外教育家:《学记》最早、最完整的的教育著作;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循序渐进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教育与政治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最早教育著作;分班教学,反对体罚,教学应适当,明白易懂夸美纽斯,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大教学论》斯宾塞《教育论》重视实科教育,功利主义色彩凯洛夫《教育学》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理论代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主张

2、儿童中心,以儿童活动中心,做中学(经验中学习)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环境决定论);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儿童本位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赞科夫《教育与发展》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按照儿童年龄阶段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晏阳初平民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2.教育广义: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体力智力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

3、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社会活动;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以人的培养为目的。2)社会属性: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存在);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有不同特点);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为教育提供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历史发展:原始形态教育(原始社会;教育与社会生活融合);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产生学校教育;封建社会)教育与人口关系:1)人口状况影响教育发展(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投入;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目

4、的的影响(教育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关系:1)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2)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决定权,受教育权利及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促进作用(传播统治阶级思想;培养具有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制度).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社会文化制约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方法;eg:中国礼仪教育,西方环境保护教育;东方知识传授,西方自主探索);2)教育促进文化(教育传播保存文化,提升文化,更新

5、文化)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特征:未完成性;能动性人的发展动因:1)内发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有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重视人的内部需求,忽视外部环境及主观能动性。(孟子,柏拉图,威尔逊,格赛尔);2)外铄论:环境影响决定人的发展(洛克,化生、斯金纳)人的发展规律:!)顺序性;2)不平衡性(不总是以相同速度发展);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5)互补性(盲人嗅觉灵敏)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1)遵循发展顺序,循序渐进促进发展;2)遵循阶段性(考虑学生年龄特征);3)适应不平衡性(人的不同素质有

6、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进行教育);4)遵循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5)适应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6)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不起决定作用);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该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处理好遗传教育环境能动性间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开端:德国;魏玛共和国首次立法强制教育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5.学制沿革1902: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未实施1903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

7、制1912南京临时政府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1922北洋军阀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6.西方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教育结果以社会效率来衡量,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否定教育目的受人的发展规律制约,片面)柏拉图、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无目的论:(杜威)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的具体目的宗教本位论:把

8、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7.我国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奇偶碍于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基本观点: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贯穿全过程,渗透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5组成部分: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