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

ID:2231095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_第1页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_第2页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_第3页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_第4页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

2、第1... 学者新论:直面危机——SARS险局与中国治理转型200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增长8.2%的好成绩,在当年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接近20%;200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更是高达9.9%,创8年来季度增长的最高记录。而且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和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在美伊动武和恐怖袭击的重重阴影中,政通人和的中国和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几乎唯一的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价值生产基地和避风港,凸现出一枝独秀的图景。然而,SARS的出现,使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人民和新一届政府遭遇了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这也

3、是新一届政府上任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和不可预见的外部冲击。目前SARS危机正在退却,但其余威和影响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危机治理体系,避免危机扩大化和应对新的危机,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走向。一、危机之危——解析SARS险局SARS问题不仅是公共卫生危机,它已经演变成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安全与外交等多方面重大问题的非传统性冲击。面对危机,我们必须痛定思痛,充分认识到这场危机的严峻性。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Rosenthaletal,1989)。在危机情境下,突

4、发紧急事件以及不确定前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而言,危机事件往往处于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的高度积聚。这次SARS的爆发,无疑不仅仅是一种全球性恶性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更是一次典型的社会危机事件。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面对的新世纪第一场现代社会危机,其过程中表现出的几大特性:1,不确定性:从公共卫生事件到复合型危机在数月前,谁能料到广东一位病人的猝死,最终会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造成一场规模与速度都超

5、乎想象的传染风暴?谁又能想到这个原本无名的陌生病毒,在经过一位意大利医师CarloUrbani的热心追踪后,会迅速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展开人类有史以来最迅速、最广泛的联合防御行动?谁又能想到,在面对高危险的传染病时的延误,导致疫情迅速扩散,造成全世界可能高达1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首例病例以来,短短数月间SARS危机从初始的单一、区域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健康危机)发展成为以政府信誉为核心的复合型危机。一开始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带来个别的人员伤亡,事件构成了对民众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随着事态的发展,危机逐渐波及到了经济领域(抢购风波,

6、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政治领域(政府信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外交危机(中国政府对于SARS数据公布迟缓的做法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批评,多项原计划在中国举行的大型活动被推迟或取消,一些国家纷纷建议国民不要前往中国,一些国际活动表现出对中国的排斥,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排华现象)等多个领域。从危机波及的时空领域来看,此次SARS危机经历了从有限范围的区域性危机(广东部分地方发现病例)、全国性危机(疫情扩散到全国很多地方)直至全球公共危机(全球很多国家都发现SARS病例)。SARS事件对社会群体的最大影响不是疾病的传染。从目前初步数据看,即便是不幸得上,死亡率也只有3~5%,显著低于肺结核

7、病(25%左右死亡率)、在刚果爆发的埃博拉病(死亡率近半)、和军团病(1976年在美国发生的一种酷似肺炎的怪病,在没有免疫缺陷的正常人中,死亡率为30%,直到目前经治疗后死亡率仍为5%)。但是更为可怕的是不确定性的恐慌,没有人知道SARS会从哪里感染,会持续多久,影响有多大。经济界有人认为,SARS危机是经济学所称的典型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而言,本次"非典"危机是继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二00一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增长下降后遭受的第三次外部冲击,它带来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并对人们的投资、消费信心造成冲击。然而实际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层面。在通常情况下,社会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8、)是稳定的,人们的预期也是稳定的。这时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但如果突然遭遇恐慌传言,人们的预期就可能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一部分人本来持有的信心会突然崩溃,供给和需求行为也因此出现严重偏差,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社会在恐慌的"冲击"下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政治、经济危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更是具备了"自我实施"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相信危机会发生,并且因此采取行动,危机就会真的到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