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ID:22311778

大小:5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_第1页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_第2页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_第3页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_第4页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省经信委新材料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我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5号)精神,培育我省新材料产业的新优势,形成支撑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战略产业,制定本政策。一、政策扶持目标(一)促进新材料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做精做强骨干企业,加快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

2、突破关键技术,拉长产业链,支持通过拉伸产品链进行合作,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联合体,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加工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联合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构建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未来三年,我省11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上要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成为全省竞争能力强,强势企业多,发展后劲大的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到2011年的目标,在我省新材料产业领域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20个。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再培育10家国家级和

3、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高分子材料、特种纤维等新材料领域再建设6家行业技术中心。开发500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0%以上。二、政策扶持重点(二)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两大系列产品为重点发展高技术陶瓷。以山东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和山东硅苑新材料、中材高新材料等企业为技术依托和生产载体,扩大与国家电网、太阳纸业等省内外企业的产品合作。2011年形成各种陶瓷材料220万吨/年、陶瓷制品100万件(套)/年的能力。——结构陶瓷,扩

4、大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陶瓷材料和陶瓷轴承、陶瓷活塞、陶瓷挤压模具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功能陶瓷,重点研究开发红外隐身、热敏、压电、陶瓷汽车尾气净化材料及陶瓷传感器系列产品。(三)以间位差别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发展芳纶和氨纶。重点围绕军工、消防、体育器材、建筑领域、石油开采等领域的应用制品,实现对位芳纶纤维自主生产。同时大力发展功能化粘胶纤维,11高白粘胶纤维、阻燃差别化粘胶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以烟台氨纶集团等企业为研发和生产基地,积极与省内外纺织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下游产品的开发和产品合作,2011

5、年绝缘纸用间位芳纶达到2000吨,间位芳纶长丝700吨;建成年产6000吨差别化、功能化氨纶生产线。——氨纶产品,着力开发差别化、功能化生产技术,产品达到英威达同类产品水平。——芳纶产品,重点开发间位芳纶差别化生产技术和电绝缘纸、高温过滤材料、蜂窝结构材料等系列间位芳纶制品。(四)以工程化和产业化为重点发展氟硅材料。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以山东东岳集团为生产载体和基地,重点研究解决膜表面涂层制备及涂覆技术、含氟熔融树脂膜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积极同奔驰汽

6、车燃料电池合作公司、蓝星公司等新能源电池、化工、电子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合作,实现国产全氟离子膜产业化。——全氟离子膜。完成全氟羧酸树脂、全氟离子膜增强网、单层离子膜、全氟离子复合膜的中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氟离子膜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实现国产全氟离子膜产业化。——膜的应用。围绕盐化工核心能源产业,积极开展ETFE膜、PVDF中空纤维膜、锂电池用PVDF复合膜的研究开发。同时,开展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和太阳能电池封装膜材料研究,为燃料电池和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1(五)以开发相应的新产品,带动下游产品为

7、重点发展碳纤维材料。重点发展碳纤维设备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制品等产品。开展碳纤维在军用及民用飞机、潜艇、医疗器械、体育器械、纺织机械、风电叶片、建筑材料、输电线路等领域的应用。以哈工大、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及中俄(威海)新材料合作研发中心和光威集团,威海拓展公司等企业为技术依托和生产载体,加强与中国航空集团、青岛宏达高尔夫、泰山体育用品集团、天津歌美飒等风电设备、体育器材等生产企业合作,到2011年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依托光威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产业

8、化基地。——碳纤维设备制造。通过光威集团,联合哈工大、山大及中俄(威海)新材料合作研发中心,开展碳纤维设备制造研究,实现碳纤维生产设备的规模化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依托威海拓展公司、光威复合材料公司联合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集团等,在逐步实现万吨级碳纤维生产能力基础上,着力向民用方向发展。(六)以高性能纤维、高端产品和节能产品的研发为重点发展玻璃纤维。以泰山玻纤集团、金晶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为依托,同美国polyone公司、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