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ID:22312045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_第1页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_第2页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_第3页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_第4页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金研究在俄罗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巴金研究在俄罗斯【摘要题】文学史研究【正文】众所周知,巴金先生偏爱、珍惜和熟知俄苏文学。假如这位以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为创作航标的杰出中国作家的文学遗产没流传到俄罗斯,那就是极大的不公平。毋庸讳言,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一不公平确实存在过。巴金作品第一个真正的俄文本1954年才发表,(注:严格地说,苏联《国外杂志》1937年9号以《我是谁?》的标题发表了巴金的《狗》。不过翻译家洒维利耶娃不会中文,所以只好把英文本译成俄文,1955年才有了直接的译文。)1955年才有了第一篇以序言形式介绍巴老创作的论文。那个时候巴金

2、早已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巨匠、文学战线司令、几代中国青年的崇拜偶像。茅盾的力作《子夜》(1933)过4年后,也就是1937年,很快被译成俄文,而巴金像《家》那样的巨作却等了20多年。其原因并不在于苏联汉学家不知道或低估巴金的作品,而取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对文坛的影响。一方面,1930年代末许多汉学家遭受了镇压,再加上二战期间苏联从事文学翻译的人数又降低了,客观原因遏止了中国文学研究;另一方面,1930—1950年代苏联出版社在制定外国文学出版计划时一般从政治合理性原则出发。共产主义作家和无产阶级文学占一定的优

3、势,而巴金作品虽然也涉及革命,但还是属于另一类文学。1950年代初,苏联积极出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张天翼、艾青等人的作品。除此以外,还大量翻译了以新中国建设、抗美援朝为题材的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刘白羽、魏巍的小说。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大浪过去了,才到了巴金、老舍、叶圣陶和曹禺的时代。他们的作品马上赢得了广大苏联读者之心。很可能另一个推动巴金小说翻译的因素是巴金1954年访苏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50周年活动。当时巴金先生认识了苏联领头作家、文艺学家和汉学家。这次访问也在苏联确认了他的政治身份

4、。1954年苏联重要杂志《十月》发表了俄译文题为《一位四川男青年》的巴金短篇小说《黄文元同志》。1955年国立文学出版社于莫斯科出版了16.5万册巴金短篇小说集,此文集包括《奴隶的心》、《狗》、《煤坑》、《五十多个》、《月夜》、《鬼》、《长生塔》、《雨》、《黄文元同志》等9篇小说。(注:《巴金短篇小说集》,彼得罗夫作序,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5年。)1956年我国有了巴金代表作《家》的译文,印刷量为9万册。(注:巴金《家》,彼得罗夫作序及这一切让彼得罗夫搜集到不少罕见的关于巴金创作的材料,并保证了他后来能够

5、给同行和学生深入介绍巴金创作。彼得罗夫认为:“在吸收着中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巴金从来没有模仿别的作家——无论前辈还是同辈的风格。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在文学道路上挑选了自己的路线”。(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谈到巴金的创作方法,他曾指出:“巴金作品中梦想永远赶在事件进程的前面,但是其出发点一直是生活的现实。梦想是积极作用于读者的工具”。(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第26、24页,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作为学者,彼得罗夫特别注意

6、解剖作品思想内容的情节和形象的分析。遗憾的是,教学压力和身体情况没能让他在1960—1980年代把其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写成专着。彼得罗夫巴金研究的追随者是莫斯科大学尼果里斯卡娅教授。“文革”期间,当巴老的命运不明的时候,她正在下功夫写《巴金创作概况》,该书于1976年在莫斯科出版。(注:尼果里斯卡娅《巴金创作概况》第103页,莫斯科:莫斯科国立大学出版社,1976年。)专着的形式允许尼果里斯卡娅更详细地分析巴金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她连续不断地将巴金的创作放在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框架中。比如,她经常拿巴金与曹雪芹、鲁迅、

7、屠格涅夫、契诃夫作比较。特别成功的是尼果里斯卡娅对巴金艺术手法的考虑。不过,与此同时,她在材料的处理方面颇失平衡。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的重要作品,如《家》、《雾》、《雨》、《电》、《火》、《寒夜》等,而差不多忽视了巴金其他的著作,如《春》、《秋》、《死去的太阳》、《海底梦》、《雪》、《新生》等。巴金处女作《灭亡》的分析仅占了一页。也就是说,尼果里斯卡娅专着的发表虽然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没完成全面研究巴金1920—1960年代创作生涯的任务。理所当然的是,因先后顺序的原因,这本书也未能涉及巴金晚年的散文,如《随想录》

8、系列。对《随想录》内容、巴金英勇精神、其承认错误勇气的妥当评价,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索罗金教授1991年写的《遥远历程的路标》的序言中才出现。索罗金认为巴金一直保留着下列的核心特点:“……作家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对解除人类所受的各种社会和精神上的奴隶枷锁的痴心”。(注:索罗金《遥远历程的路标》,《巴金选集》第5页,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