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

ID:22321715

大小:153.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20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_第1页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_第2页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_第3页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_第4页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法审前准备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研究一、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述(林泽生)二、中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对比研究(杨高策)三、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所存在问题以及完善对策(张融)一、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述概念: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院对具体案件立案受理以后至正式开庭审理之前,依法进行的各项诉讼活动的程序。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将这一程序称之为审前准备程序。按照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第一审普通程序中,当事人起诉与法院受理以后,案件并

2、不直接进入开庭审理阶段,在开庭审理之前,法院以及当事人都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向当事人送达有关的诉讼文书,具体包括,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及其副本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2)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法院可以在案件受理通知书或应诉通知书中书面告知,也可以口头告知。(3)组成合议庭,并在组成后的三日内告

3、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4)合议庭人员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5)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在司法实践的历史与现状(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审前准备程序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根据地时期由马锡五同志根据审判实践总结所创造的。在审理“华池县封捧的婚姻上诉案件”时,马锡五首先向当地区乡干部和附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和群众反应,接着亲自询问封捧的意见和要求,并找她谈话。案情基本掌握后进行公开审判。在“合水县丁、丑两家土地争议案”中,受理案件后指派石推事前往该县就地勘查,依据实际情况审

4、理。石推事先后会同县有关干部到当地召集四邻逐个调查,案情清楚后又召集干部和群众多人实地勘查地形。然后与群众讨论处理办法。最终经过调解,这起土地争议案得到彻底解决。从这两起案例我们看到其审前准备工作相当充分。马锡五审判方式最终成为人民司法的选择,其审前准备中的调查研究、谈话、调解成为新中国民事审判审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民事审判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四步到庭”与审前准备程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民事诉讼依然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蓝本,法院审判逐渐形成了谈话——调查——调解——开庭的“四步到

5、庭”诉讼模式:受理案件后并不开庭,第一步要找到原告、被告了解案情,;第二步是法官收集证据;第三步是百般调解,实在调解不成才进入第四步开庭审理裁判。同时在“着重调解”、“调解为主”的方针下,存在着强迫调解、久调不决的情形。审前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架空了开庭审理的过程,过分扩张的审前准备使开庭审理流于形式,庭审程序严重虚化。(三)“一步到庭”与审前准备程序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法院在实践中提出了“一步到庭”的举措:法院受理案件后,直接进入开庭审理阶段,一边审理,一边整理争点和证据。这一举措主要是为解决

6、司法腐败问题:通过简化审前准备工作,避免当事人和法官在审前接触,促进审判活动的公开化,以保障司法公正。但其弊端逐渐暴露:如诉讼效率得不到保障。法官在庭审前对案件一无所知,因此在庭审时首先需要确定争点。基于诉讼策略的考虑当事人往往使用“证据突袭”。如此往复,必然导致多次开庭。实际上就将审前准备简化的内容又挪到了庭审阶段,并未真正地提高诉讼效率。(四)“分步到庭”、“大立案”的审前准备“一步到庭”因对审前准备程序的过度简化带来的弊端而终结,审前准备程序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有人提出了“强调庭审功能并不排除

7、审前准备”的观点。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分步到庭”的做法:在立案后庭审前增加一个准备程序,主要进行证据交换,以减轻庭审工作压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实行“三个分立”原则要求,实践中出现了“大立案”模式。“大立案”由一个综合的立案庭统一负责法院所有案件立案工作,以立案庭职能的扩张为基础,采取了立案法官与庭审法官分离的做法,避免庭审法官参与到审前程序而可能产生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未审先决的情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审前准备程序在各地法院的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做法。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为开庭审理

8、做准备证据交换以及争点的整理审前程序有对案件进行分流的作用提高案件和解或调解成功的概率有利于当事人选择最为适合的解决方式解决争议修订前后审前准备程序对比旧法: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新法: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