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

ID:2232174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_第1页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_第2页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_第3页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_第4页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建议

2、第1 正确定位“十一五”环保工作,把握好大的方向“十一五”环保工作是在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是环保工作转型、正确定位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八五”以前,我们的环保工作重点主要在以浓度控制为手段的污染防治上。“九五”期间认识到浓度控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从而提出了工作目标总量控制。“十五”期间,又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污染防治并重,抓了重点区域、流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这可以说是由污染控制逐步向环境质量改善的转折,但收效并不理

3、想。而“十一五”期间,在中央提出一系列战略方针的这个大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保工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是什么?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把握并做出准确的定位。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讲发展的,但是科学的发展,就是要摒弃那种靠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在这里也为环保工作做出了定位。那就是环保工作也必须改变与经济发展脱节,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论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方法。“十一五”环保工作的定位,应当是将环保要求溶入到经济发展中,用环保的理念和要求,以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导经济健康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取得平衡、协调、和谐,实现科

4、学发展。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环保部门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建立和实行这种平衡、协调、和谐的机制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这才是“十一五”环保工作具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的历史定位和工作方向。建立什么样的平衡和谐机制呢?概括起来,应在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上做文章。一、进行科学的生态经济区划,合理布局产业,在环保与产业布局之间实现平衡进行生态经济科学区划、合理布局产业的内涵,首先要按照区域自然环境组分和生态保护要求,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规定生态功能要求,也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然后,以此为前提,根据发展经济的需要,作出与之相适宜的产业布局的规定,

5、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与产业布局良性结合,这就是生态经济区划。如可将某地域、区域如市(县)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重建)区、生态农业区、生态工业区、城乡居住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然后按不同类型生态区划合理布置产业,形成生态经济区划。在生态保护区,以保护为主,适度发展旅游业,现有重污染企业要搬迁或关停。在生态恢复区,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复生态的建设,发展经济林、经济草,发展规模(圈养)养殖业。在生态农业区,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高效优质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园区,布置工业产业,并要远离城乡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不

6、顾环境承载能力而开发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又可以进行在满足生态环境功能的前提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特别是将这种体现产业布局规划的生态经济区划公布于众,可使投资者能清楚明白上什么项目到什么地方,也使管理部门审批核准项目有了遵循,从根本上解决了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的问题。二、采取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从适度排污中找到平衡环境的自净能力说明环境是可以接受销纳一定量污染物的,这就是环境容量。也就是说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超过环境容量,就可以达到要求的环境质量。目前的管理办法是国家对不同类、级的环境质量规定了相应的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这对污染物的

7、排放虽然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当污染源数量多时,即使污染物排放的浓度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也会超过该区域的大气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一超过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必然超过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就遭受到污染或破坏了。这样,生产、生活的排污便与环境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显然,仅靠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控制,是难以保证应有的环境质量的。只有用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的方法,才能将排污与环境统筹起来。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是:以该区域(河流、河段)环境质量要求,测定其环境容量,即该区域或河段可容纳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再将排污总量分配给区域内的各排污单位,使各排

8、污单位叠加的排污总量不超过环境容量。要以实现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控制环境容量总量为手段,实行现有排污量与削减量、新增量的统筹规划、统一调配的管理制度,把环境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使环境质量目标与对排污的管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环境与排污的平衡,达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可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排污总量控制在一条绝对线的情况下,要增长、要发展,就只能上那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项目,不仅对新上项目有了正确导向,而且可促使原有的高污染企业,要分别予以淘汰或通过改造提升,减少污染。在已超量的地方,新上项目,必须通过对现有

9、排污量的削减,腾出环境容量,取得环境容量指标方可上马。对已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达到排污指标后削减的企业,其再削减部分可以作为排污指标,在环保部门的组织下,有偿转让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