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

ID:2232726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_第1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_第2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_第3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_第4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英文标题】construc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ng“tension”  xuguo-song  laycollege,xing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xingjiang830054 ,china【作者】徐国松【简介】新疆师范大学 法经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徐国松(1972—),男,河南上蔡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经济哲 学、理论经济学。【内容提要】理论的创新发展问题就

2、是语境置换条件下理论的自觉呈现问题。只有在与现代西方哲 学的比较对话中,在事实世界、意义世界与逻辑世界的对立统一中,在历史与现实、价 值与真理、理想与实际、情与理的对立统一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得以自觉呈现,也 才能在自觉构建的“张力”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英文摘要】thedevelopmentofatheoryisequaltoaconsciousrepresentationundera conditionofthecontextmetathesis.onlyundertheconditionsoftheparativedialogueoderna

3、ndtherealism,theemotionandtherationality,canmarxistphilosophybeconsciouslyrepresentedandalsocontinuouslybeenrichedand developedintheconsciouslyconstructed“tension”.【关键词】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理论张力/construction/marxismphilosophy/innovationanddevelopment/tensionoftheories【正文】  中图分类号:b04

4、9 文献标识码:a :1000-2677(2003)06-0005-03  哲学创新正是基于实践的生成过程,才是一种“情理交融”的生命冲动和理性自觉。 只有自觉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张力”,才能使其进一步走进现实语 境,并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本质穿透与理性关照中得以丰富与发展。      一、比较对话:彰显理论特质  当前我国学界存在着一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对话的观点, 理由是质疑这种解读模式非但不能摆脱传统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注,反而 可能将自己专业的“权力话语”当作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

5、立足点,并武断认为 ,“比较对话”的方法实际上只能是以某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人物思想为圭臬或视野 ,“外在”地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意蕴,从而导致以现代西方哲学反注马克思 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窠臼,并指认这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自我中心主义”[1]。  我们认为,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比较对话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列宁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 变的学说。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所张扬的科学 实证精神、人文主体精神,不能无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整合的

6、 努力,否则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同时,这种比较对话也是可能的。在进行这种比较对 话中,不必要一定找出一个超越二者之外的某个评判标准与沟通媒介,首要的是主体的 自觉。  这种主体自觉具体而言,一是认识到比较对话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现代解读的 一种方式方法,旨在建构而不是解构。在比较对话中注重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合理因素 。如果这样就不必担心由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视野的遮蔽性而遮蔽乃至阉割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丰富内涵。二是自觉尊重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和方法论特质。马克 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样,都是现代意义上的哲学,都关注实践活动的主体性, 重

7、关系轻实体,重生成轻先验,重影响轻体系,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二者毕竟不是可以 完全通约的,而是异质性的两种理论体系:在立场上,一个基于劳动者的立场,一个倾 向于为资本所有者服务;在观点上,一个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一个是形而 上学的超历史的实用主义的唯心论;在方法论上,一个是历史于实践中生成的历史唯物 主义的方法论,一个是日常生活于实践中生成的唯心主义的方法论。这些只有在对二者 的深入比较与对话中,才能在理论上自觉地呈现;只有在以现代社会为共同视域、以反 形而上学为己任、以回归现实为特征的东方与西方、社会历史与日常生活、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现实

8、主义和理想主义以及空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两极对立的张力中得以 实现,并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