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

ID:2232892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_第1页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_第2页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_第3页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_第4页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历史教育论文-->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的策略分析摘 要: 感知历史是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前提。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各类史书、文物古迹和影音资料之外,文学作品和书画艺术也往往含有许多具体、真实的历史内容,我们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关注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特色,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关键词: 历史意识感知历史文学艺术作品欣赏近年来,教育界对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感知历史是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感知历史的基础

2、上才能求真求实地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们用于现实生活中。感知历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即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各类史书、文物古迹、影音资料之外,文学作品和书画艺术也往往包括许多具体、真实的历史内容,因为一定的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领域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能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同时把它们作为了解历史的窗口,用历史的眼光关注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特色,那我们将会感知到更加鲜活的历史。本文仅就中国唐、宋、明、清文学艺术作品,来谈一谈如何在欣赏中透过作品提取它们当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一、从盛唐诗歌和书画感知

3、大唐盛世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其时代风格、时代精神是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进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李泽厚曾说过,“盛唐诗对人世现实充满憧憬,有着青春、自由、快乐”。(《美的历程》)孟浩然的诗主要写家乡襄阳附近的风光及吴越山水,“冲淡而淳美”。他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生活十分陶醉。常建则在山中写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4、人心”的佳句,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王维笔下山水有雄阔之景,如《终南山》,也有精致之景,如《辋川集》二十首绝句。后一类较多,最见艺术个性,宁静、秀雅、富有禅趣,以画入诗。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大诗人,他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慨,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那么是什么使诗人们弹奏出或刚健清新、或开朗奔放的

5、时代强音?悠然、平和、陶醉的心境源于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的闲适生活环境,给诗人带来诗歌创作的灵感;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源于盛唐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和多元的文化。盛唐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颜真卿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他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其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

6、,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而狂放不羁、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荣大度也正是丰裕的盛唐气象的反映。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他的画风格豪放,立体感强,不但追求形似,而且求其神似。他画人物衣裙,线条遒劲,犹如迎风飘曳之状,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有若神助的艺术,同样呈现了盛唐气象。正是这些辉煌的人物通过其作品向我们昭示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7、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二、从宋代的诗词与绘画感知宋代的兴衰从历史上探寻,民族斗争是两宋主要的社会问题。宋代文化的代表是宋词,在宋词中很多词人直接表现出了边关战事以及边关萧条、吃紧等引起的民族矛盾。比如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刘”地界“辽”,“凡东西失地七百里”。这年冬天,苏轼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下片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

8、,为国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他的9300多首诗中,绝大部分内容是表现诗人誓死恢复中原的精神和理想,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可惜流年,忧愁风雨”也是表达了同一境界。这实际上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折射了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