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

ID:22336885

大小:116.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28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_第1页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_第2页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_第3页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_第4页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要求-新闻学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性质】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新闻学按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理论,阐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课程为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第一,了解

2、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教学要求】对学生要求:新闻学不能关起门来学,而是要关注现实。学生

3、必须阅读每天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在每周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该周的阅读,不得无故延误每周的阅读;按时上课和参与讨论,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缺席或延误,必须事先或及时通知授课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考试。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每周除了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至少花两个小时准备与本课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准备作业等,--------------------------------------------------------------------------------------复旦大学新

4、闻学院作为中国目前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专业,自1929年创办之日起,就有《新闻学概论》课,尽管课程名称稍有不同,但80余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由当时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主讲,并在讲课中提出了报纸具有“阶级性、商业性”双重性以及“社会需要论、读者需要论”两论等崭新观点,受到全国新闻界瞩目。1957年为此,他还被打成右派分子。此后,余家宏教授、董荣华教授继续讲授本课程。80年代初,王中教授复出,重上讲坛,再次为本科生讲授《新闻学概论》。1982年,李良荣教授研究生毕业以后,接过王中教授教鞭开始教授《新闻学概论》,并在王中教授、葛迟胤教授指导下,于1985年出版了

5、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概论》正式教材。90年代后期,自浙江大学引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黄旦教授、李良荣教授指导的博士孙玮教授组成《新闻学概论》教学团队。新世纪,李良荣教授指导的张志安博士留校任教后,又加入了教学团队。《新闻学概论》课程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每周阅读作业及思考题】 绪论:新闻学及新闻学概论(2课时)                               第一章 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传播活动(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新闻学概论》第一章;    延伸阅读:*《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威尔伯·施拉姆

6、、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1984;《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新闻学?萨空了著,载《萨空了文集》第98-102页,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导论:遗传和本能,查尔斯·霍顿·库利著,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思考提示:对于社会而言,新闻及其传播的必要性究竟在哪里?怎么看待人类生存发展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为什么要把新闻传播看成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章 新闻(4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二章;   延伸阅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

7、本观点》,载《中国新闻史文集》第264-272页,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王中:《论新闻》,《新闻大学》第一期;*《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三联书店,2003;《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党生翠、金梅、郭青译,初广志审校,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思考提示:新闻定义及其特性,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或者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新闻的状况千差万别。如何认识这样一种现状?能否结合现实从理论上谈谈你对新闻的看法?假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