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

ID:22341571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_第1页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_第2页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_第3页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_第4页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拟新论:以人拟人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拟新论:以人拟人戎晓若(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邮编:200237)提要随着对比拟这一修辞格认识的不断深入,早已存在的将幼虚拟为长、将死虚拟为生等语言现象,已很有必要用修辞学理论进行阐释和概括。据此,本文提出“以人拟人”的第四类比拟,并与其它三类比拟加以比较,从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两方面作了探讨。关键词以人拟人以幼拟长以死拟生语形语义比拟作为修辞格,在写作实践中使用的频度是比较高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比拟分作两类:一是以人拟物,称作拟物;二是以物拟人,称为拟人。随着修辞研究的深入,人们注意到比拟还有第三类:以物拟物,即以此物拟作彼物。这三类都已为修辞学

2、界和语文教学界所认同。那么,是否还有第四类:以人拟人呢?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比拟的语言形式特点(简称语形特点)。比拟由本体(即被拟体)、拟体(即客体)和拟词(即表摹拟的词语)三要素构成。比拟的语言形式是用拟词将本体虚拟成拟体,本体与拟词必须显现,拟体则往往隐含其中。请看以下三例:(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3)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刘白羽《红玛瑙》)例(1)中的“宏儿”是

3、本体,“飞”是拟词,拟体“鸟”则隐含其中。这是以人拟物。例(2)中的“小草”是本体,“偷偷”是拟词,拟体“人”便隐匿起来了。这是以物拟人。例(3)中的本体是“水”,拟词是“牵”,拟体“牲畜”就隐藏于句中了。这是以物拟物。刘大为在《比喻·近喻·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中说:“比拟、移就等辞格中,介体(即本文所说的拟体)是隐含着的”。[2](p34)一般修辞学理论都认为,以物拟人的语言形式是见物不见人,以人拟物的语言形式是见人不见物,以物拟物的语言形式是见此物不见彼物。其实,也有拟体显现的比拟。例如:(4)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人

4、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5)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做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例(4)中的“向导”是拟体,指的是人;“蜜蜂”是本体;“领”是拟词。是以物拟人。例(5)中的“尼龙绳子”、“金属梯子”都是拟体,“失败”是本体,“接”、“焊”都是拟词。可见,拟体的出现并不妨害比拟的成立。另外,比拟中所说的物,其概念是极其宽泛的,整体人之外的一切指称皆是物,包括了所有的具体实物、抽象事物以及非整体人的指称等。例如:(6)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而不是美国的民意。5(毛泽东《别了

5、,司徒雷登》)(7)于是他晃了晃脑袋,甩掉那些落在他脸上的目光,又不顾一切地向前跑去……(陈祖芬《时势和英雄》)(8)……杂乱的短发便在沙发上鲁莽的摇了几下。(丁玲《梦珂》)例(6)中的本体“民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事物,“强奸”是拟词,“女性”是隐匿的拟体。是以物拟人。例(7)、例(8)中的本体“目光”、“短发”,都是非整体人的指称,“甩”、“落”和“鲁莽”是拟词,“水”和“人”是隐藏的拟体。例(7)是以物拟物,例(8)是以物拟人。由此可见,比拟三要素是构成这种辞格的语形特点。比拟语言形式中的“拟体”虽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出现的,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出现的可能

6、。比拟所谓的物的概念虽然是比较宽泛的,但是绝非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概念。接下来,再看符合比拟语言形式特点的以人拟人现象到底有没有。二冰心的短篇小说《分》写了一个新生婴儿的见闻。作者把主人公写成了一个年龄上处于婴儿状态,而心智却已与成年人(或大孩子)无异的人物。其中写道:(9)我羞怯地轻轻的说“好呀,小朋友。”他也谦和的说:“小朋友好呀。”这时我们已经被放在相挨的两个小筐床里,护士们都走了。(冰心《分》)这是“我”与另一个婴儿“他”的语言交流。文中的“我”会“羞怯”,能“轻轻的说”出问候语,能知道“我们”“被放”的是“小筐床”,走了的是“护士”;同样“他”也会“谦和”

7、,也能回应“说”问候语。“我”、“他”和“我们”成了本体,拟体则是隐匿的“大孩子”,而“羞怯”、“谦和”、“说”及说出的话语都是拟词。在冰心这篇小说中,婴儿是叙述者,全篇以婴儿拟作成人,这与拟人体的童话通篇以物拟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网络版2003年第12期的《健康准妈妈》上有一篇科普读物,以胎儿为叙述者,描述了胎儿从形成、成长直到出生的整个过程。描述胎儿形成的第一个月的情形时,这样写道:(10)我只知道,三胚层将来会长成我身体的不同部分,作为“成长核心”。(鱼淼淼《小胎儿的独白》)胎儿“我”是本体,“知道”及关于胚胎的知识都是拟词,隐藏的拟体是掌握生育常识的“成人

8、”。胎儿孕育知识恐怕连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