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

ID:22354879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_第1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_第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_第3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_第4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构造地质学试题代码:1.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30分)(1)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2)軔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3)应力、应变;应力是指某一瞬间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情况,而应变是指与初始状态比较的物体变形后的状态。(4)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a.剪切带内面理(s)b.糜棱岩面理(c)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⑻。(5)新构造运动;是指新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6)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

2、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7)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形似菱形,曾称为菱形断陷,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8)活动断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在正活动或将来存可能活动的断层。(9)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來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10)叠加褶皱;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匕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摺皱。1.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

3、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的形成机制(2)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1)大陆增生的主要方式与特征2.论述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共25分)(1)如何区分张节理与剪节理?张节理和剪解理各自的破裂面不同:张节理: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生。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者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者粗砂而过,如切过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4)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存时也呈放射状或同心圆状组

4、合形式。(2)剪节理:1)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剪节理未被矿物充填时时平直闭合缝,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X”型节理系发育良好时,则将岩石切成菱形、棋盘格式。剪节理往往成等距排列。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3)华北克拉通(或扬子克拉通)的形成演化过程(一)早前寒武纪基底发育1.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太古宙-陆核发育与结晶基底形成(3800Ma-2500Ma)太古宙的构造格局是以相互分离的

5、陆核和夹持其间的绿岩带共同构成。其岩石组合包括两种类型:麻粒岩-片麻岩和绿岩带。晚太古宙的末期(2500Ma的五台运动)陆核聚集,绿岩带成为陆核聚集的焊接带,形成古陆块。2.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褶皱基底形成:古元古代-古陆块演化-摺皱基底形成(2500Ma-1800Ma)古元古代华北陆块的构造演化是以古陆块的进一步裂陷、再拼合,原始华北陆块最后形成统一的基底。古元古代初期,华北古陆块内部的多条活动带又重新活动,经过吕梁运动,华北古陆块再次拼接成为统一的克拉通,而且由于边缘的增生,克拉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华北陆块。(二)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1.中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再破裂:中元古代-古

6、大陆的再破裂(1800Ma-1000Ma)中元古代早期,平北陆块内部和边缘出现了大规模的破裂和裂陷,北缘形成白云鄂博一渣尔泰一狼山裂陷槽、中部形成Y燕辽裂陷槽、南缘形成Y熊耳一吕梁裂陷槽,并使秦岭一大别地块从华北陆块南缘分裂出去。同时,在华北陆块内部还伴有大规模非造山期岩浆活动和大量的基性岩墙群的侵入,体现了刚性地壳的性质。2.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新元古代-中国古大陆的会聚和拼贴(1000Ma-800Ma)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华夏古陆之间及与川滇藏古陆之间都发生过碰撞拼贴,形成了古中国大陆,构成了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三)古生代-

7、稳定大陆演化:寒武纪-奥陶纪:稳定浅海沉积,碳酸盐岩为主;志留纪-泥盆纪:华北古陆抬升,缺失沉积;石炭纪-二叠纪: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碎屑岩为主,中国华北主要成煤期。(四)中新生代-构造活化与陆内造山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发生了大规模裂陷作用,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裂陷盆地的充填序列清楚地记录了150Ma以来的幕式裂陷过程。多幕裂陷作用是地球节律现象在盆地演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认识地球表层演化节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