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

ID:22355066

大小:71.6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_第1页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_第2页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_第3页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_第4页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社会弥漫着浓烈的好剑之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剑崇拜心理。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有关“剑”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在诗歌里,剑作为文学意象被热情赞美;在小说中,剑衍生为神奇的“剑术”。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期,清代是剑侠小说的辉煌期。剑侠小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有着浓郁而深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关键词】剑崇拜剑术剑侠小说剑侠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其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都有独到之处,其间更浸透着中国民间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迄今为止,有关这一方面的研宄

2、还很欠缺,未见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笔者不揣冒昧,搜检思索,形诸文字,对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剑”的崇拜和“剑术”的产生佥IJ,薄体而双刃,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兵器,轻便灵活,被誉为“百器之君”。据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好剑之风。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有薛烛、风胡子、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人,而著名的剑器则有莫耶、鱼肠、吴鸿、扈稽、湛卢、钝钩、胜邪、巨阙、龙渊(也作龙泉)、泰阿(也作太阿)、工布等。贵族们更是把剑作为饰佩物和尚武精神的象征。藤国的国君自称

3、:“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①莒国的国君更是“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②。赵惠文王则养了三千多名“剑士”,令其“日夜相击于前”③。野史笔记中也记载了楚王为得利剑而杀人及越王勾践向民间求教“剑术”之事④。先秦社会弥漫着的好剑之风,不但造就了一批善于铸剑的能工巧匠,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浓烈的对剑崇拜的文化氛围。先秦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着严重的威胁。随着剑器在战争中的普遍使用,人们对剑器产生了崇拜心理⑤。这种崇拜心理,在民间巫风及宗教鬼神观念地推动下,很自然地升级为一种超

4、自然的幻想。东汉吴康《越绝书》卷一一记载,晋郑联军围楚三年,楚王甚忧。于是,楚王亲自登城,高举干将、太阿两把宝剑指挥作战,楚军士气大振。晋郑联军被击败,楚国之围遂解。楚王在胜利后问大臣风胡子:“夫剑,铁耳,故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的回答不但肯定了剑器精神的存在,而且认为“铁兵之神”(剑)与“大王之神”(人)是相通的⑥。这一传闻说明,在剑器的物质载体中凝聚了人的精神情感,剑器被神秘化、人格化了。最能体现剑器的神秘化、人格化特征的,是有关铸剑的悲壮感人的神奇传说和剑器变形化龙的记载。《吴越春秋》卷四“阖

5、闾内传”云: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鉄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干将曰:“昔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后成物。……”莫邪曰:“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翦爪投于炉中。使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⑦唐陆广微《吴地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云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于炉中,铁汁乃出。遂铸成雄雌二剑,取名干将、莫邪(人名剑名合一)。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自藏雌剑。雌剑思念

6、雄剑,常悲鸣。两处记叙略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一种类似原始宗教的对剑的心理崇拜,体现出人剑合一、物我合一的古代中国人的哲理思维。剑分雌雄,成为以后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固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典籍文献中,剑往往与龙互相化形,合为一体。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云:“颛顼高阳氏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在匣中,如龙虎之吟。”⑧是书卷五“前汉上”记叙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将所佩斩蛇剑藏于武库,库中剑气如云,直冲户外,“状如龙蛇”⑨。雷次宗《豫章记》亦载宝剑化龙之事。云有

7、二宝剑深藏地下,紫气充斥牛斗之间。丰城县令雷孔章掘出,自留一剑,另一剑赠张华。张华死后,其剑飞入襄城水中,另一剑也从孔章腰中一跃入水,化为二龙。《晋书•张华传》在此基础上演绎增饰。称二剑名为龙泉、太阿,入水后,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潘萦有文章,没者惧而返。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⑩。龙,是我们炎黄子孙普遍崇拜的一种图腾,对龙的崇拜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生命力和超自然能力的向往,以及要求了解自然、掌握自然、征服自然、融汇自然的美好愿望。龙剑合一表明,在对剑的崇拜心理中积淀着我们祖

8、先对神的崇拜、对“力”的追求和赞美。古人对剑的喜爱与崇拜心理,产生了大量的有关剑的神话传说,使剑成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也使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涉及“剑”的文学体裁主要有两类,一是诗歌,一是小说。在诗歌中,剑被文人当作一种文学意象,诗人借此表达情怀,抒发感慨。如东晋鲍照《赠古人马子乔》诗: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忽分形。雌沉吴江水,雄飞入楚城。吴江深无底,楚关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神物终不隔,千祀倘还并。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