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

ID:2235661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_第1页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_第2页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_第3页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_第4页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教师作文教学个人总结在作文教学中,“没什么可写”,恐怕是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长期以来的办法是强调观察,再就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比如带他们做游戏等等),似乎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仍然不断地闲扰着学生和老师。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得从“作文是什么”这一问题谈起。作文是什么?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而后形成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这里有两个关系必须明确:第一,作文确确实实是生活的反映,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作文;第二,作文所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客观生活,它所表现的更是作者对客观生活的

2、认识和感受。换句话说,在生活和作文之间,还隔着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一座“大山”。而我们长期以来只是强调了学生要观察生活,为了弥补他们的观察不足,又想方设法地将他们“引入”各种各样的生活。其实,同学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之所以总是感到没什么可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宥“经历”过生活、没有“看”到或“听”到过生活,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认识、感受和体味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值得一写的东西,他们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结果与他们擦肩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就是造成同学们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的真正原因。比如,街上来了一位吹糖人的老爷爷,许多孩子跑过去都只是为了看热闹,或是买个糖人解解馋。如

3、果仅仅是这样,那当然没有什么好写的。但如果从老人熟练的手艺中悟到了一点什么,再或者从围观、购买者的态度中悟到了一点什么,那他(她)一定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由此可见,“观察生活”,如果只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去参与,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去认识生活。只有那些让学生“心中一动”的生活,才会进入他们作文的“选材视野”。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生活”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

4、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启发同学们认识和感受生活时,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号召同学们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告诉他们,除了去看、去听别人怎么做、怎么说之外,还要注意“观察”自己。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虽然人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A视觉和听觉,但还有10%左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锷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

5、没有被有效地训练。所以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号召同学们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并不是只有那些“大事”、“新鲜事”或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道理”的事,才是值得去留意的。既然作文写的是客观生活在我们头脑屮的反映,那么,许多“小事”、“寻常事”、“平谈事”,只要我们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样是值得一写的,而且往往能写出一种特别的效果。所以,“观察生活”不要

6、去挑选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场面、什么景物,而是要随时随地地“观察”A己的A心。如果这样去做了,你就能从那些看似寻常、平谈的生活中发现许多值得一写的东西。二、既然没有体会和感受的生活很难成为我们的作文材料,那么,在为作文具体选材的时候,就不要光在所谓“熟悉”的人、事、物上打转转。有时候,有些人、事、物正因为我们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并没有用心去理解他(它)们、体会他(它)们。相反,有时在街上偶然一见的人、事、物或场面,却给我们留下Y很深刻的印象,那是因我们当时对他(它)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所以,当同学们为自己的作文选材的时候,要告诉他们,除了以客观的人、事、物为线索去进行选择之外,还要学会以自己

7、的感受为线索去选材。这样往往更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去写的作文材料。感受是一个有“心”参与的过程。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学生却不能,这其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讨能对外物生出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