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

ID:22357255

大小:74.1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8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_第1页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_第2页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_第3页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_第4页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群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当前的写作教学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没有编写系统的写作教材,教师没有构建完整的写作体系,学生没有有效的写作训练,重读轻写、精读疏写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作文教学一直在低效中徘徊。而近几年悄然兴起的群文阅读对改变这一状况应该有所帮助。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方式,它不按文章主题进行组合,而是按议题选择文本。议题是群文中相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是群文中相似的结构特点。在群文阅读视域下进行的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大有裨益。所谓群文读写结合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根据某一篇课文确定一个议题,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2、,教师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群文阅读的再认,写作策略的运用,最后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一、议题的确定群文读写的议题不是按文章的主题来确定的,如爱国、友善、诚信等有关思想内容的话题不是群文读写的议题,而是按照构段谋篇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来确定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并仿写的话题,如反复结构的寓言形式,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红线串珠的组材特点等。议题可以是微观方面的片段练习,如景物描写的角度,人物描写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也可以是宏观方面的作文训练,如托物言志的方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比的结构形式等。读写

3、结合的议题确定具有如下特点:1.议题的唯一性。群文读写议题的确定不能想当然,随意定。因为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可圈可点的地方肯定不少,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不管是结构特色,还是语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一定很多。如果面面倶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收获就不会很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议题一定要基于课文最突出的特点,选择课文与众不同的地方,独到的创新之处。抓住重点,不及其余,教师讲透,学生学会。一课一点,一点一练,一练一得,点点相加,练练相连,得得相聚,聚点成线,连线成面,积线成体。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选的

4、议题从篇章看可以是对比,也可以是衬托;从片段练习看,可以是景物描写的角度,也可以是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但是纵观全文,再根据课后练习编者的设计意图,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都不是本文的主要特色,况且后面还要学到对比、衬托特点十分明显的课文,那就等以后再学习也不迟。本文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一处是写景的,一处是写人的。因此可以把本课读写结合的议题确定为点面结合写场面。课文第二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其中“不必说……,也不必说……”是对面的描写,“单是……”是对点的描写。这样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泥墙根一带”的局部景观

5、,让人感到百草园到处都有乐趣。课文21-23段写课读的场景也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先写“有念……,有念……,有念……,有念……”,后写“只有他……”,以此来表现先生的自我陶醉之状,又隐含作者的调侃之意。1.议题的系统性。确定议题要有整体意识,一要建构初中三年甚至初、高中六年的写作训练系列,根据教材制定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训练重点,确定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的议题。七年级可以侧重记叙文,八年级可以侧重说明文、应用文,九年级可以侧重议论文。二要囊括作文训练的方方面面。如表达方式的议题就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面的训练,仅景物描写就要训练描写景物的角

6、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至于人物描写可训练的议题就更多了。再如红线串珠的议题就要搞成序列化,红线可以是时线、物线、事线、人线、景线、情线等。写作方法的议题,可以是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叙议结合,可以是联想想象、情景交融、烘托渲染、伏笔照应、铺垫悬念,可以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总分结构、详略结合,可以是以小见大、一线串珠、对比映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1.议题的反复性。每一个议题不是训练一次就万事大吉了,不要指望能够一劳永逸。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因此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色重复确定相同的议题,反复照应,强化

7、训练。如对比的议题在七年级学习臧克家《有的人》时初步学习,八年级学习刘白羽的《日出》时进一步训练,到九年级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强化训练。2.议题的可操作性。我们确定的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视课文为宝藏,以课文为例子,提炼出能够让学生学习写作的议题,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真正达到用“课文教”的目的。如果一篇课文的表达特色再明显,但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时还达不到,还找不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即使这种方法再“高大上”,我们也要勇于割舍,不学也罢、群文的选择阅读既能开阔

8、学生视野,积累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又能为学生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方法的范例。群文阅读就是为了进一步掌握议题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学习其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