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ID:22358059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

2、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3、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

4、论,可言而不可用也。(选自《苏轼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逞其奸逞:实现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取信C.曹、刘之不敌敌:实力相当D.宜其屡战而屡却哉却:后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言战不若曹操之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乃始治兵振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以绝曹氏之手足作《师说》以贻之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孔明“以诈力取天下”的一项是()A.欲袭杀其孤B.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C.孔明迁刘璋D.当此之时

5、,可以计破也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6、语。(10分)(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4分)译文:(2)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3分)译文:(3)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分)译文:答案:5.B信:通“伸”,伸#from本文来自爱师范文.is97.,全国最大的免费end#张6.D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状态C.副词,“才”;副词,“竟然”D连词,“来”7.D这是对诸葛亮的一种建议,而不

7、是诸葛亮“诈”的表现。8C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9、(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1分。)(2)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3)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参考译文】用仁义取得天下

8、,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使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原因啊。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