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

ID:2235846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1页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2页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3页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4页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2分,共6分)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

2、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

3、败。帝恨不用浩言。高考资源网(选自《北史·崔浩传》)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稍迁著作郎中稍:稍微,略微。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季年:晚年。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后患:以后的祸患。D.必德我假道之惠德:感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①道武以其工书

4、,常置左右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①未若假之水道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

5、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军打败。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2)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参考答案:10.A(稍:渐渐地)11.D(则①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可译作“就”;②表转折)12.C(“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13。(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左右”“以”“变”各1分,句意1分)(2)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劳”“斗”“收”各1分

6、,句意1分)【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

7、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