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

ID:22361434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_第1页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_第2页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_第3页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_第4页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

2、第1 “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这是从中国所处的时空角度来说的。从时间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经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把它比作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的话,那末中国所处的时代是工业时代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即逐渐进入中年时代。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地球上的中部,东面有日本、美国,西面有印度、欧洲,南面有印尼、澳洲,北面有蒙古、俄罗斯。中国姓“中”,东面可和于日本、美国,西面可和印度、欧洲,南面可和印尼、澳洲,北面可和蒙古、俄罗斯。“中和”的概率为最大。“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这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来说的。“

3、中国”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诗经》中所指的“中国”,前者指京都,后者指中原的华夏族。《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这里的“中国”也是指黄河流域中州一带的华族。《史记》中多次提到“中国”:“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诸侯畔秦,中国扰乱”,司马迁所指“中国”也是指中原土地上的汉族政权。陆游《金错刀行》:“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其中的“中国”,也是指“中原”。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建立的国家政权

4、称之为“中国”,那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简称为“中国”,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也为“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命名,也就要求这个国家要实副其名。所以“共和国”又是国人对自己祖国的认可的一种称呼:“共和国”需要“和平发展”,需要“和平统一”,需要“和平崛起”,这就是“中国”应有的“中和”之义。“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这是从中国农业立国的历史来说的。中国是适宜禾类植物生长的地方,禾黍是炎黄子孙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文字中,把“禾”置于“利益”的首要位置,把“禾”看作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把“禾”作为“科学”评判的重要标准,把“禾”当作为“和谐”社会的基

5、础。《说文解字》释“禾”为:“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而两个“禾”字为“秝”,即是“秦”,《说文解字》释为:“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春声。一曰秦,禾名。籀文秦从秝。”伯益之后,就是嬴秦,即是秦始皇建立秦王朝的祖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展对外交通,北方与西方的邻族和邻国往往都称中国人为“秦人”,即China,这一国际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天。“中和”乃中国应有之义,这是从中国传统人生价值取向来说的。中国传统人生价值取向是努力要达到天和、地和、人和,这“三和”的境界。实际上,天和,这是非人力所能为的;地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和,全靠

6、人自身协调作为。天和被称为天时,地和被称为地利。孟子曾有言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并非如此,而应该是: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诸葛亮隆中对策就指出,曹操占有天时,孙权占有地利,刘备占有人和。而其结果却是刘蜀最先灭亡,孙吴次之,曹魏最后。天和、地和、人和,这“三和”的境界中的最佳境界就是“地和”,即是处于“天和”与“人和”之间的“中和”,也是“天和”与“人和”的切入点,也即是天人合一的“中和”。中和之道,乃中华民族人格修养不离之道。《礼记•中庸》开篇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和之道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和合,而人格的修养能够达到中和之道,就是中华民族人格的最高境界。而日本人则认为“武士道”,才是大和民族应有的人格修养,因而容易滑落滋生霸道的境地。中和之道,还是中国人传统的饮食养生之道。《周礼天官》:“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诗经商颂》:“羹者,五味调和。”按照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进行调和,做到酸而不酷,苦而不涩,辛而不烈,咸而不减,甘而不哝,淡而不薄,这就是传统的

8、饮食养生之道。由调和、饱和、暖和、温和,于是就能和气、和睦、和颜悦色,再又能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中和之道,又是中国传统朴素的唯物论世界观。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水、木、火、土、金“五行”物质种类构成的。而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过程,说明物类的相互联系、相互中和,以及相互发展、相互变化的过程和规律。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生相克,是事物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