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四人谈

《暗示》四人谈

ID:22361748

大小:7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28

《暗示》四人谈  _第1页
《暗示》四人谈  _第2页
《暗示》四人谈  _第3页
《暗示》四人谈  _第4页
《暗示》四人谈  _第5页
资源描述:

《《暗示》四人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暗示》四人谈作家是一批以语言为生的人;同时,作家又时常沉醉于经验和意象之中。换言之,文学往往是语言符号与经验具象的交汇场域。然而,韩少功的《暗示》流露了一种焦虑甚至恐惧:人们深陷语言以及各种符号体系犹如深陷某种神秘的迷魂阵;人们甚至无法回到实在世界。山、水、石头、阳光、草木或者虫吟虎啸正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人类仅仅悬空地徘徊在一系列词语或者虚拟的影像之中。这时,人们还能信赖自己的欢悦、悲伤、愤怒或者虔诚吗?如果四周的一切无非是种种符号修辞的空转,社会或者历史的判断又有什么意义?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什么

2、构成了社会或者历史?  或许,这并非现代文明的好兆头——或许,这表明某些现代知识正在走向反面。相当长的时间里,进化论已经很大程度地控制了人们观察历史的方式,物竞天择仿佛保证了一个持续的历史进步。现代知识无疑被视为文明的助产婆。然而,《暗示》之中的《残忍》一节“残忍”地打破了进步主义沾沾自喜的幻觉。正如韩少功所言,人们习惯于用“兽性”发作形容残忍的屠杀。《残忍》是《暗示》这部著作发出的一声令人惊悚的尖叫。  人类是否可能破除符号的蛊惑而返回本原的真实?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实践经验,身体的到场,让自己的

3、眼睛甚至手掌的触摸作证,这是矫正符号异化的有力手段。烧红的烙铁烫伤了脚掌,剧烈的疼痛并不是符号所能掩盖或者释除的。任何符号都代替不了饥民的粮食,“画饼充饥”仅仅是一个笑话。然而,身体的实践只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生动的表情、动作、氛围仅仅是即时的,只有语言符号才可能长存不灭。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必须依赖符号的组织和建构。人类之所以可能辩论何谓幸福,何谓理想,何谓不道德,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北京谈论美国或者非洲正在发生的事情——人类之所以可能产生公共关怀,语言符号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辩论和谈论突破了个人生存

4、的物理空间。许多时候,现代人生存于语言符号的空间之中。现实,主体,意识形态,一切都在语言符号之中成型。的确,如同韩少功所言,语言符号对于现实的再现必须是小康社会之后的现象。这时的人们已经不必为基本的生理需要谋求不可或缺的物质,符号形成的种种观念开始从各个方面主宰人们的生活。然而,无论如何,小康社会的面积正在扩大,基本的生理需要在社会生产之中占据的比重愈来愈小。语言符号所建构的空间正在愈来愈大范围地成为人类所置身的现实。时至如今,全球化时代同时可以视为一个语言符号的杰作。如果没有语言符号的远程传送,一个人

5、穷毕生之力也无法走完地球的一个小小角落。语言符号出现之后,人类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了更多?——如果追问这个问题,答复无疑是肯定的。韩少功当然明白,人类不可能废除所有的语言符号,退回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的初级生活之中。其实,语言符号早已成为人类的历史宿命。  大众传播媒介如此发达、语言符号如此丰富的时代,一批人运用语言符号压迫另一批人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种种语言符号体系之中,某一个阶层或者某一个族群的形象可能大幅度扩张,他们的声音回响于整个社会;相形之下,另一些阶层或者族群可能销声匿迹,既定的语言符号配置

6、之中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尽管他们人数众多,然而,语言符号的空间察觉不到他们踪迹。可以说,这是继经济压迫、政治压迫之后的语言符号压迫。在我看来,这是《暗示》之中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题。  《暗示》之中的“地图”形象地描述了经济、政治和语言符号联合产生的种种复杂的分割、封闭、监禁,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穷人、富人的不同生活等级。财富的拥有规定了配套的住宅区与出行之际的交通工具以及星级宾馆;这不仅是舒适和享受,同时还是身份的品位——这意味了一种社会地位派生的符号学。这种隐形地图业已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空间观念。对于

7、富人说来,远和近的观念很大程度上与波音飞机以及高速公路能否抵达联系在一起。否则,近在咫尺的渔村、林区或者需要爬进去的小煤矿开采面变得遥不可及。这种隐形地图的安置之下,他们无法像昔日的精英人物那样自由地接触底层大众,他们只能依据主流传媒了解社会。主流传媒上失踪的大众也将在他们的视野之中失踪。于是,他们的社会决策或者公共性言论就会理所当然地将大众的利益删除——谁叫他们丧失了自己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韩少功看到了另一种反抗的必要——语言符号的反抗。他以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墨子——的失败为反面例证说明了这一点。

8、墨子的人品和才华绝不在同代人之下,但是,墨家无法与儒家分庭抗礼而迅速地退出知识的主流。  当然,如何争夺语言符号资源可能是另一个复杂的命题。德里达或者罗兰?巴特们的解构主义是一种策略。他们颠覆了语言结构和作者的权威,一个文本因为种种奇特的阐释而闪烁出无数的意义。解构主义推崇一种放纵性的阐释抗拒独断论。没有人有权垄断文本的意义——无论是权威的批评家还是作者本人。语言符号的意义必须还给每一个读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或许是另一种策略。葛兰西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