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重编校注

《从政》重编校注

ID:2236229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从政》重编校注  _第1页
《从政》重编校注  _第2页
《从政》重编校注  _第3页
《从政》重编校注  _第4页
《从政》重编校注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政》重编校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政》重编校注重编校注按:在试编的基础上,本重编进一步试图完善《从政》的编连。由于残简和缺简的关系,此编连仍待求证,个别简亦难以编连,惟望读者留意。根据重编,这里对《从政》亦进行了初步性的校注。[30]此句释文颇为费解,待考。[31]郭店简《语丛》一载“知己而后知人”其“己”写法与此近,应隶为“忌”,读为“己”。《五行》载:“忌(己)有弗为而美者也。”[32]即“彰”。郭店《老子》甲所载“法勿(物)慈(滋)章(彰)”,即其例也。[33]此句意思似是强调“不横征暴敛民财”。《国语.楚语上》载:“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3

2、4]“同”于文字过于省简,颇难理解。意似为统治者不搜刮民利民财,则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上不同心同德,[35]“肤”整理者读为“敷”,费解。似可读为“拂”。“拂”即逆违。[36]整理者所释“怨”之原字型,应为“悁”,读为“怨”。[37]“闻之曰”后残,应补若干字,或可与第八简相连。[38]“机”,《说文》解为“主发谓之机。”“机”意为“事物发生的关键或头绪”。《大学》有“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注谓“机,发动所由也”。《逸周书.五权解》有“三机说”,载:“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

3、举质,质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其“机”,意当相似。[39]整理者所释“兴”,有学者释为“与”,周凤五读为“营”,仍感不当。据上下文,疑“兴”字后有脱漏,意或为“兴怨”。[41]整理者所释“怲”颇为费解。陈剑和刘乐贤释为“猛”,可从。[42]“好”字后或可补“勇”。儒家虽也主张“勇”,但反对孤立地重“勇”,反对“好勇斗狠”。《论语.阳货》所载的“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左传.成公》十七年所载“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或可作此注脚。[43]以上所谓统治者要注意的为政“七机”,所列只有“六”,疑为抄者脱漏。[44]

4、“旨”或可读为“至”。《礼记.孔子闲居》载:“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45]第九简“不”字后残。疑与乙第六简相连。[46]“而”字前或可补“文”。整理者所释“匿”,颇为费解。据文意应为远大,释为何字待考。[47]“则”后或可补“愚”。[48]儒家重礼,并要求礼之实,反对虚礼。实至即礼寡亦所注重,《礼记.乐记》载:“大乐必易,大礼必简。”[49]“型”,疑或可读为“行”。联系上下文之意,此处不是强调法度或惩罚性的“刑”,应是提倡“以身履行”和“践履”之意。儒

5、家之教化,主要是教以德性和德行,不是教以惩罚之刑。不“遂”,意“功遂事成”[50]整理者所释“防”和“反”,颇为费解。刘乐贤释为“谤”和“随”,可备一说。[51]据文意“人”字前当补“君子先”三字。陈剑持此说,可从。[52]“亓”应读为“其”。[53]“敔”字,陈剑、周凤五训为“禁”,可从。“敔”前一字,周凤五以为与“绊”字通假,可备一说。[54]本简上端亦残,据上下文可补“后人”。“毁”字之前一字,周凤五释为“暴”,然与第十五简“暴”字有异。仍待考。[55]此段所论君子与小人之别,正如整理者所引,源于《论语.子路》所载:“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

6、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56]整理者所释“唯”,当为“虽”;所未释字,刘乐贤等释为“识”,可从。《孟子.告子上》载:“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57]第十一简末或可补“君子”并与第十四简相连。正如陈伟所引,此句源于《礼记·中庸》所载:“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此段重点论述尚贤、言行及名实一致关系、君子与小人之别,这都是儒家一贯所主张的。《论语.颜回》载:“君子以行言主,小人以舌言。”《论语.子路》亦载:“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5

7、8]周凤五释“沧”为“寒”,释“沧”前一字为“饥”,可从;释“毋”后一字为“忦”,可备一说。[59]周凤五读为“凶”,可备一说。[60]整理者所释“诲”字,与义不合,当释为“悔”。前一字整理者不识,陈伟释为“遣“,读为”愆“,可备一说。[61]此句颇难理解,待考。[62]“正”应隶为“政”。[63]或可补“立”,即自强自、自立。《左传.闵公》二年所载“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可作参照。[64]“怒则□,惧则□,耻则”,据上下文关系而补。“复”意当为反省自己。《荀子.臣道》所载: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