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

ID:2236495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_第1页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_第2页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_第3页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_第4页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仁者周有光》阅读答案仁者周有光祝兆平周有光现象就如前几年的张中行、季羡林和“把书读完了”的金克木老先生一样,可以认为是一种颇具当今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还在不断地写文章,不断地出书,不断地讲话发表意见,难怪医院里的名医也要请教他的养生之道。他祖籍常州,但年轻时在苏州生活过不少时间,娶了苏州名门闺秀四姐妹之二的张允和,成为苏州的女婿。张家四姐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大约是仅次于宋氏三姐妹的。因为活得长寿,又经历特别多,国内国外几大洲几大洋地行走飘泊,深入生

2、活,动乱战争和灯红酒绿见多不怪,故对各种社会制度、人情世故以及文化形态有特别真实的了解和懂得。这个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又留学日本和美国的金融家,八十年后写文章说,他在圣约翰大学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学校的管理非常先进和科学,一切是按罗马字来管理,简单而高效,以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二是英文老师训练学生英文读报的方法,首先是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其次是要问自己,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第三个问题是,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英文老师训练学生英文读报的方法。抗战胜利后

3、,他去美国一边读书一边在纽约华尔街1号,帝国主义的中心,一个叫伊尔文信托公司的美国银行办公做职员,就是现在千百万中国人朝思暮想要去的地方。他说后来(四十年代晚期)回上海办银行都是学美国那一套,设备和管理都用美国的,因此在世界上也属很高水平,跟美国的水平只差两年,各种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像现在报纸上报道的中国某个银行被某骗子一下子骗了几千万的事,过去不要说在美国,就是中国的银行也不可能发生。他说在美国工作了才知道什么叫高效率,知道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日本曾经派了一个专门调查团到美国调查为什么美国人办公

4、效率比日本高,调查后做了一个很厚的报告,结果证明一个美国人抵到十五个日本人。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和我们不一样,可以说高效率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有具体的方法来保证实现,这一点没有在美国工作过的人是无法了解的。他写道:真正了解到美国强盛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不是糊里糊涂会强盛的。美国在两百年间发展起来不是偶然的,不是靠吹出来的。在美国银行工作时条件特别好,工作之余给他到全世界去考察和游览,令他大开眼界。比如他去英国专门去大英博物馆参观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地方,但后来发现在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英国,共产党的

5、影响最小。他讲,过去薪金制度与现在是不同的,工资是体力劳动的报酬,而薪金是对脑力劳动的,之间往往相差五倍十倍二十倍。他在美国银行工作时还曾经和空闲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聊过两次天,这个衣服穿得随便得还不如自己的大人物一点架子也没有,说了许多闲话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他记住了:一个人假如活到六七十岁,大概有十三年做工作,有十七年是业余时间,此外是吃饭睡觉的时间,因此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能否利用好你的十七年。那时他薪金很高,请女朋友到上海法租界花园听场贝多芬的交响乐,一人一把躺椅,两个银元一张票,还

6、经常周末去跳舞,和邹韬奋等朋友一起去静安寺#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百老汇跳舞场去跳舞,也是两个银元一张票,而那时,一个银元可以吃两个月的饭。蒋政府推翻后,在国外的许多知识分子都认为中国有希望了,中国的建设在等着自己,于是大批从海外归国。周有光当时想,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经济建设,就立志回国搞金融经济。他在美国学了一套他们的工作方法,回国就想要改变这里的状况,就到处讲美国高效率的那一套,可这里没人要听,根本没有效率思想,只有阶级斗争那一套,什么都讲阶级性。他讲的那一套只当放屁

7、。他一生自愿或并非自愿地换了许多次工作,祸福相倚,多次转危为安,自认命大。但他说早年大学毕业时,当时流行一种思想,就是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要超过三年,因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麻木,没有新鲜的刺激,所以当时教授和大学订合同一般不超过三年,三年后再换个学校。中年以后,他从金融业转到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改革,但他亦做得很出色。单就他作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的三个中方委员之一就足以流芳百世。他是参与简化字改革的主要干将之一,和吕叔湘、王力都是好朋友,还在北大、人大开设了汉字改革的课

8、程,整理后就是《汉字改革概论》。从此以后,他撰写出版了《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语文闲谈》、《新时代的新年语文》、《周有光语文论集》、《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周有光文化论稿》等数十种关于语言文字的书,近年来又在随笔杂文方面大显神通,《见闻随笔》、《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上市脱销。周有光从美国华尔街回到中国,薪金从美元薪酬改为人民币工资,职业从金融高管调做文字工,身份从“党外专家”转变为“狗屁”,住房从花园洋房搬入“卧室就是厨室,书橱兼作菜橱”的陋室。但他清茶淡饭,以牛奶、鸡蛋、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