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

ID:2236541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1页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2页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3页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4页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书韩魏公黄州诗后》阅读答案(附翻译)书韩魏公黄州诗后苏轼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薪州,没于薪,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软?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

2、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谓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22.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3.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

3、要写王元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侫小人。C.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D.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25.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六)(12分)22.(3分)黄人独私以为宠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而

4、自豪,并表达了对元之的亲切之情23.(2分)用王元之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24.(3分)A25.(4分)前一个“思”是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后一个“思”是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均推崇淳朴、高尚的德行,且互为影响。书韩魏公黄州诗后苏轼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而黄人亦曰“

5、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黄州的山水清美幽远,民风淳厚善良。那里的百姓心无所求,不相互争斗,那里的读书人闲静而有才华,为人质朴但不浅陋。即使居住在小巷中的小民,也知道尊重爱戴贤德之人,说:“我们黄州虽然地处偏远,辖地不大,但是王元之、韩魏公曾经居住在这里。”黄州人以此向各地之人夸耀。王元之从黄州改任蕲州知县,死在蕲州,然而世人称呼王元之,必定称呼他为王黄州,而黄州人也说“我们元之”。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多年,还是思念黄州,没有忘怀,到了赋诗来抒发自己怀念黄州的心情的地步。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

6、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贤人君子,是上天用来送给那里的百姓的,也是天下所共有的,可是黄州人却把他据为私有,宠爱他,难道是他们尊重有德行的人、乐于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吗?还是两位大人与黄州人,生前就是志趣投合的人?这一切都不可知。王元之任黄州郡守的时候,对黄州百姓有恩,百姓怀念他不忘记

7、他是应该的。韩魏公早年因为家境艰难,住在他兄长家里,百姓从哪里知道他的为人?《诗经》中说:“有才华的君子,像金,像锡,像圭,像璧。”金锡圭璧所在的地方,瓦石草木也都被它的光泽照亮了,韩魏公又何必要担任什么职务?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奉议郎孙贲(字公素),黄州人,是韩魏公的门客。韩魏公十分了解他,认为他有教授、书记的才华。而我苏轼也是韩魏公的门生,

8、谪居黄州五年,开垦了东坡,修建了雪堂,也将年老,那么也是黄州人了。于是孙贲和我一起临摹了韩魏公的诗刻在石上,用来寄托黄州人对韩魏公的无穷的思念。而我们二人或许可以借此表示不忘韩魏公的恩情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