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ID:2236655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_第1页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_第2页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_第3页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_第4页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学问和智慧》阅读复习题(附答案)《学问和智慧》复习题1.文中加点的“搜集”能否改为“收集”?“张目”能否改成“张扬”?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2.把“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改为陈述句(语意不可改变),并说一说文中用反问句式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一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效果?________________

2、4.在举出达尔文的例子后,引述赫胥黎的言行和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5.“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中的“这个道理”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的“肥皂泡”“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各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中“很深”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9.文中列举罗马圣彼得和巴黎圣母教堂两座建筑物有什么作用?你能另外列举两座中国有名的建筑物吗?________#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你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句话的理解。11.“无学问的智慧”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分别有什么特点?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在论证

5、上有怎样的作用?答: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1.不能。因为“搜集”有费尽心思到处寻找、聚集的意思,“收集”只是把分散的东西集中起来,从语境看用“搜集”能突出那些研究工的辛劳。“张目”的意思是助长声势,而“张扬”是贬义词,指把隐秘的或不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宣扬出去,明显,不合语境。2.在达尔文以前,不乏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但却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用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比陈述句表达更有力。3.表示感到惊奇,出乎意料,也表达敬佩之情,强调智慧的灵魂常在学问之外。4.用引证的方法说明“关键在

6、于发现”,简单的东西一般人看不见是因为他们只重视积累而缺少发现意识。强调“见人所未见”是大智慧者的重要的思想特征。5.达尔文的进化论。6.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现象中也会隐藏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树立发现意识。7.“肥皂泡”是指肤浅的瞬起瞬灭的一触即破的没有学问的智慧。“探照灯”是指有深度有广度的有学问的智慧。8.不能。“很深”限制了学问程度,恰如其分。如果去掉就改变了原意,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9.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智慧更为重要。故宫长城10.理解: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

7、的把握、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1.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