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ID:22367693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_第1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_第2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_第3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_第4页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内容提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文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熟悉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

2、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摘要题】作家作品研究【关键词】心态小说/扇形结构/功名欲/爱欲/组织意志/个人主义【正文】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和苏联“解冻”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这篇小说一发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争论。《文艺学习》从1956年12月起,组织了关

3、于这篇小说的专题讨论,连续4期共发表了25篇具有代表性的争论文章。《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延河》等报刊也载文开展讨论。讨论开始时,意见分歧很大,后来逐渐趋于统一,但是在1957年末,在“反右”斗争的背景上,这篇小说遭到了批判,而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围绕这一作品展开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这样的组织部真实、典型吗?(2)怎样看待林震和刘世吾?(3)作品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这些问题上,论者们有过很不相同的看法。例如,就有无这样的组织部这一问题,有人认为

4、小说真实的反映了我们党委机关里的现实生活,人物和环境描写都具有典型性,有人则认为作品把党委机关写的一团糟,是严重歪曲了现实生活。又如,在分析刘世吾这一人物时,有人认为刘世吾是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官僚主义形象,有人却认为塑造的这个形象是不存在的,是对老干部的丑化。(注:关于50年代中期该作品论争观点的整理,参见於可训等主编的《文学风雨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述评》,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第1至12页。)用今天的眼光看,处在50年代中期意识形态语境中的评论者,无论持肯定态度的还是持否定意见的,大多不能摆脱

5、政治功利或社会功利的实用主义文艺观。当他们以“真实”作为评价文学创作的标准时,实际上较少顾及作品本身、作品的实际,因为一种先验的社会历史观或人文信念造成了他们对文学创作审美机能的盲视。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王蒙本人创作有很大发展,变得十分丰富,为我们返视当代文学经典提供了新的视角,重读《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就是回到文本以发现意义的一个尝试。    从题目看主题与结构小说原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6年9月号《人民文学》发表时,编辑部将题目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来收入1956年《

6、短篇小说选》及其他集子时,又将其改为原题。粉碎“四人帮”后出版的《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里也用的原题。可见王蒙用这个题目有他的用意。两个题目的逻辑重音不同,的题目放在“年轻人”上,而改题是“新来的”。这样就牵涉到小说的视角问题。前者是内部视角(尽管是第三人称,但小说的基点是在林震身上,叙述是以林震为视角的),在审美品格上,标明了小说的表现性,而主要不是生活写实。后者成了外部视角,从外面来看小说,不是小说自身生成的题目。假如说的题目是小说的眼睛(内部精神的窗口),那么改换后的题目就有点像贴上去的标签。更重要的是,改换后

7、的题目与小说的“意向性”不合。在王蒙小说创作中,有一个贯穿到后来的冲突模式,即自我意识趋向与外部现实的冲突,同时也是某种人格类型与一种文化规则的冲突。在《组织部》这篇小说中,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对个体人格的选择模式)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和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文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年轻人”作为题目的中心词,这种自我定性在表层上有一点谦称的味道。但从真实语义看,它在王蒙小说中是一种人格类型、人格

8、主体的代名词。以林震作为最先出场者,王蒙小说里有一个这样的人物系列:《布礼》中的钟亦成,《杂色》中的曹千里,《名医梁有志传奇》中的梁有志,《活动变人形》里的倪藻、倪吾诚……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这篇小说,假如说有事件,那么它是有一个心理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