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ID:22373441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_第1页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_第2页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_第3页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_第4页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人们的批判,人们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而“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这种观点看上去好象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我们今天回头看一

2、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比如在采猎人的平等社会中,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大家自然谁也不会有贫与寡的感觉。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在现代人看来好象是很贫乏的。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贫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曾经度过了几百万年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

3、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当今世界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也仍然存在着贫穷的现象。尽管那里的贫穷,在极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对发达国家的穷人自己而言,则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可怀疑的贫穷。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并没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均衡地得到好处,富国贫国之间的差距比前工业文明时代更大。甚至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人们的绝对生活水

4、平,都没有比他们的过去有任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世界性的贫困与不均现象,是现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我们可以拿粮食问题为例,说明世界范围内的这种贫困与不均现象。有关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持续性的粮食短缺与饥荒的报导,经常出现于各种新闻媒体中。全世界有近10亿人处于某种程度的营养不良状态。他们当中5岁以下儿童受害尤深,不少儿童或直接死于营养不良,或死于对于营养良好儿童来说不至于死亡的一些疾病。一种通行的看法以为,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有饥饿现象,一直有人吃不饱肚子,人类一直在同饥饿作斗争。然而人类学家对这种说法提供不出肯定性的证据

5、。相反,一些民族志的材料证明,近几十年来出现于非洲、南亚一些地区的大范围的、持续的严重营养不良状况,在前工业文明时代是罕见的,至少是在“国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这些地区在前工业文明时代,虽然也会发生季节性的饥荒,也有时会遇到全年的自然灾害。但是象本世纪出现的这种年复一年的严重饥荒,并对大批人群的健康、活力和幸福造成严重影响的现象,在前工业文明时代都不常见。为什么在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包括农业技术,据称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的当今世界上,却还有一部分人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食品饥荒,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营养不良的生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谁应当对此承

6、担责任?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常见的不同解释。一种是直接从“贫富”上找原因,认为是这些地区资源匮乏,人口众多,造成了粮食的绝对短缺,可以称之为“贫寡”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就整个世界还是就某个国家来说,资源的总量本来足以养活其现有人口,饥荒和贫穷完全是由于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的不平等造成的,可以称之为“不均”论。持“贫寡”论的人是大多数。他们认为象印度、斯里兰卡、马里、埃塞俄比亚、萨尔瓦多这些国家,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多。他们有限的土地难以生产出养活这么多人口的粮食来。在平常年份人民已生活在饥饿的边缘,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必然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象孟加拉地

7、区在60年代,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发生的大饥荒,就是由干旱引发的。总之,这种观点认为,造成大饥荒的原因无他,人口过剩加自然灾害而已。由于人口太多,那里的人民平时即处于营养不良之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疾病流行,则大批人口的死亡便不可避免。在“贫寡”论者看来,这些地区的粮食、水、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源绝对短缺,所以一切只能归咎于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太快,以及生产力低下,不能开发出新的资源,等等。另一种看法则与此相反,认为人口、自然灾害固然是触发或加剧粮食短缺和饥荒的因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短缺问题,佛朗西斯·摩尔·拉贝(Francis

8、MooreLappe)和约瑟夫·科林斯(JosephCollins)在他们的专着《粮食第一》和《世界饥荒十二种神话》[2]中,对绝对短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