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ID:22391916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_第1页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_第2页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_第3页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_第4页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摘要: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

2、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仪式观传播传递观  传播仪式观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契合  仪式性契合。美国新闻学会会长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在传播信息论、传播技术论、实证传播论外,提供了从人类文化传承角度考量传播的另一种视角。相对于“传播传递观”穿越空间距离的“发送—接收”的共时性线性模式,传播的仪式观强调的是在“共同的场域”内,受众经由集体参与共同体验情感的历时性模式。而存活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正是借由宗教信仰仪式、祭祀神灵或祖先的仪式以及民俗活动仪式,将过往、现在与将来联结在一起,赋予时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两

3、者在仪式性以及通过仪式产生维系方面有深度的契合。  仪式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传播仪式观研究,不是把传播过程视为相互间的信息发送或获取,而是将其视为参加一次神圣的弥撒仪式。在参加这个仪式的过程中,人们并不关注是否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而是注重在规则化的仪式程序中使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描述和强化”。①  自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定为法定节日后,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民俗、节庆活动的传播,就强化了传统节日本身具有的传承文化、连接政府意愿与民众情感、唤醒民族记忆的重要意义

4、。而其中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能否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命题能否获得圆满答案,重点在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以何种理论为指导,以何种方式实践。传统节日与传播仪式观在仪式性上的契合决定了其传播必定以仪式观为重要理论指导。  文化及其传承的契合。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血脉。虽然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与“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但传统依然稳固地存在于民间。“‘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这是中国的思想正宗……它不是国家至上,不是种族至上,而是文化至上”。②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传统并未逝去。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洗礼,

5、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是整个民族精神展演的仪式和典礼。其中蕴涵的民俗文化、儒家伦理、佛道文化、神话传说等文化因子,是联系古今、联结不同地域民众情感的纽带,关系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合法性。  某种意义上,传统节日既是节日的传播,也是传播的节日。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遗存每年都在传统节日的“时空场域”内,以民众的群体传播得到承继与创新。仪式的本质源于宗教仪轨,仪式的宗教色彩赋予了传统节日传播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是人类文化最为深刻的内涵,也是处于信仰真空的多数当代国人最为缺乏的精神财富。若从传播学角度讲,传统节日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媒介,

6、仪式、庆典、民俗活动都是民族内心深处共同信仰传播的载体。  文化传承功能是传播学的四大功能理论之一,而凯瑞的“仪式观”则从“非功能”角度揭示和强调了传播本身就是文化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做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如果说传播的传递观的核心在于讯息在地理上的拓展(以控制为目的),那么传播的仪式观的核心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③凯瑞所言的“共享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而言,即清明节的“孝悌文化”与“祭祖文化”,端午节“高洁的士子文化”,盂兰盆节的“佛教文化”,中秋节的“儒家家庭伦理文化”,重阳节的“敬

7、老文化”等。  联结功能的契合。“传播是‘最奇妙的’,因为它是人类共处的基础所在;它产生社会联结,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它都把人们连接在一起,并使相互共处的生活有了可能”。④和谐的社会于个体、家庭、家族、群体牢固的联结与维系。“正是在这个多视角研究的意义上,传播被看做是‘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是‘共同信仰的表征’;是‘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是‘在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⑤而传统节日正是以盛大的“文化仪式与庆典”实现“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屈原、曹娥、介子推、牛郎与织女等人物及其所承载的儒家忠义、百善孝先、忠贞爱情、佛教悲孝等精神

8、,都会以“祭礼”的形式超越地域,渗透于民众的血液中,成为内在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