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ID:2239222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_第1页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_第2页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_第3页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_第4页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摘 要:中华民族音乐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见证了中国历史政治上的荣、辱、兴、衰,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音乐教育要通过民族音乐的教授,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等教学环节,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擦亮传统文化这双眼睛,擦亮了文化眼,可以使学生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了解音乐和人文的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热爱中华、热爱历史、传承中华音乐和文化的信念。关键词: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民间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是每个国家历史、文化

2、、政治的一枚镜子,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尤其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更赋予了中华民族音乐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礼记·乐记》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中华民族音乐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见证了中国历史政治上的荣、辱、兴、衰,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音乐作品都音韵缭绕、意味深长。因此,音乐教育如果能要通过音乐课堂,

3、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等教学环节,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擦亮传统文化这双眼睛,可以使学生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的广博的音乐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音乐和人文的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热爱中华、热爱历史、传承中华音乐和文化的信念。如何擦亮文化眼?使音乐教学发挥最大的文化熏陶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举措进行尝试。一、以民族音乐为主要教学载体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孕育了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

4、基础。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风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初等中学教材中要求学习的民歌约有二十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更多。其中还收集中国的民族曲艺和戏曲,如黄梅戏、东北二人转等约七个种类。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

5、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因此,孔子在教授中通过音乐将自己哲学、道德、礼教等方面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民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比如劳动号子这种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音乐教材中还有很多作品也展现了音乐与棋、书、画的紧密关系,

6、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如第十八册中古琴曲《高山流水》,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显示了古人修身养性的生活文化和处世态度。二、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思想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音乐、舞蹈、民间传说、习俗、语言、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是“活”的文化

7、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如果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日益减少,遗产就要断绝了。譬如温州的木雕、竹雕技术,随着一批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息亡的地步。满族坤宁宫祭神音乐中的伴奏乐谱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说实在的,我也是从韩国人“端午祭”事件后意识到国人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难怪英国人说:要研究敦煌文化吗?那么到大英博物馆来吧,我们这里有最全世界最精美的敦煌壁画和书简画卷;日本人说:要研究唐朝的建筑和服饰

8、吗?到日本来吧,我们这里有保存最完美的唐代建筑和服饰样式,甚至连京都都是按照唐朝的长安等比例缩建的;新加坡人说:我们的企业是遵循儒家文化发展起来的,我们对员工的培训都是按照儒家的教导来训教的……在许多外国人眼中,那个所谓的灿烂的华夏文明,甚至早在1794年英国人马葛尔尼率领使团觐见乾隆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