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ID:22393867

大小:6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9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_第1页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_第2页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_第3页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_第4页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涓滴集》到《青蓝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  1950年,张晋藩先生被分配到人民大学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已在中国法制史学科辛勤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这期间,他经历了新中国法制史学创建、取消、复生、繁荣发展的曲折历程,他治学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学术求索的心路历程,而且深具学术史的省思价值,我们既可以从中探寻新中国法律史学的艰辛与辉煌,又有益于明辨当代法律史学发展的进路。  一、艰辛岁月的《涓滴集》:新中国法律史学的奠基  对清末以来中国法律史学进行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将中国近代以来的法律史学划分为传统法律史学、现代法律史学的奠基、现代法律史学三个发展阶段。沈家本的

2、《历代刑法考》、丘汉平的《历代刑法志》,是传统法律史学的代表作;程树德的《九朝律考》、杨鸿烈的《中国法律发达史》、陈顾远的《中国法制史》等则为现代法律史学奠定了基础。1949年以后,法律史学在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分为两途,中国台湾学者徐道邻、戴炎辉、林咏荣、张伟仁等名家著述丰厚,使现代法律史学得以发展。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从1957到1978年的二十几年间,法律史学在祖国大陆几遭摧折。在“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新中国的第一代法律史学者以他们的生命维护了法律史学的传承;在文革结束以后,又是他们推动了法律史学的发展与繁荣。  张晋藩先生是新中国法律史学的开创者

3、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法学家。在五十多年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中,他邃于法律史学,著述宏富。其中,《涓滴集》是张先生厚积薄发之作,也是他对多年法律史教学研究事业的初步总结与省思。《涓滴集》一书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萃编了张先生在1954至1990年完成的论文和诗草数十篇。这部简短的文集记述了一位学者凭借着对学术的忠诚与执着,使新中国法律史学挨过了漫长的动乱岁月,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律史学科的甘苦和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  该书第一部分收集了《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意见》等二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坚持从历史实际出发的观点。第二部分收集了有关法制史学为

4、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的十篇文章。作者一贯认为中国法制史学为现实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是该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第三部分收集了作者对于中国法制史学科建设方面的七篇文章。他主张开展对于中国古代民法史、行政法史、政治制度史和中外比较法制史的研究工作。他在1983年明确提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是“诸法并存,民刑有分”,因而积极推动中国部门法史的研究。第四部分收集了作者在日本公开发表的二篇文章。第五部分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台湾法律问题研究的记录,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计献策的热忱。第六部分收集了作者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意见。第七部分是作者为十四本书所写的序言,表达了对于大部分青年教学与科研工

5、作者的热情支持。第八部分是作者抒情言志的诗草。  《涓滴集》虽然是一本约10万字的小册子,它却是张先生数十年思想积淀的成果。笔者仅以个人之见就《涓滴集》中所体现的张先生对新中国法律史学的贡献,略加阐述。  (一)构建新中国法律现与对法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张先生在《涓滴集》中,特别收录了两篇反映新中国法律观转变的文章——《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意见》与《“法家爱人民”论就是阶级调和论》。今天看来,这两篇文章中的思想未必契合现在大多数学人的思想理路,但是其中却蕴涵了对中国法律的本体性思考,透现出张先生对构建新中国法律观、探索法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显示了一位不为权势所属的学者的品格

6、。  新中国的法律观发轫于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该指示旨在清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旧的法律观,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可是我们看到,在具体实施中共中央指示的过程中,达到了破除旧的法律观、树立新的法律观的目的;同时,也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方法造成了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的影响是,废除和批判旧法造成了矫枉过正的后果,由纠正旧法律观演变成了废弃一切旧法,使得中国自清末以来开启的继受西方法律的进程发生了断裂;另—方面的影响是,以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制模式和法学研究方法取代了西方法系的地位,但是并没

7、有接续中国传统法律的传承,造成了新中国的法律与传统法文化传统的断裂。特就法律史学而言,清末以来的传统法律史学、民国时期初萌的现代法律史学均被否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法律观”相符合的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学成为权威理论范式。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理论,以一个简单的政治逻辑来解释法的历史:国家与法都具有阶级性,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且法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国家分为剥削阶级国家(少数人的专政)和无产阶级国家(多数人的专政),法也同样区分为剥削阶级的法与无产阶级的法。根据“国家与法的历史”理论,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