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

ID:22393884

大小:74.0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_第1页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_第2页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_第3页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_第4页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摘要]结合以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良友文学丛书》,探讨其编辑思路、作家队伍、装帧设计及宣传推销,总结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和特点。[关键词]赵家璧《良友文学丛书》现代出版业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5)04-0106-02对于良友出版物,以往研究者主要围绕《良友》画报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展开,其他出版物的研究则散落在《编辑忆旧》及其续集和一些论文中。在良友人物方面,有数篇文章总结赵家璧的编辑思想、对其进行怀念追忆,而对他在书装帧、宣传等方面的突出风格,则较少涉猎[1]。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研究者

2、较少关注的《良友文学丛书》,探讨其编辑思路、作家队伍、装帧设计及宣传推广,从中总结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和特点,以期对现代出版从业者提供借鉴。1颇具新意的编辑思路成套书的理想,是赵家璧读大学时在“两种生活上的长期接触而酝酿形成的”[2]。他读大学时学英国文学,图书馆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整套作家全集深深地吸引了他,1929年到良友公司兼职后,商务印书馆的《万有从《良友文学丛书》看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摘要]结合以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良友文学丛书》,探讨其编辑思路、作家队伍、装帧设计及宣传推销,总结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和特点。[关键词]赵家璧《良友文学丛书》现代出版

3、业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5)04-0106-02对于良友出版物,以往研究者主要围绕《良友》画报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展开,其他出版物的研究则散落在《编辑忆旧》及其续集和一些论文中。在良友人物方面,有数篇文章总结赵家璧的编辑思想、对其进行怀念追忆,而对他在书装帧、宣传等方面的突出风格,则较少涉猎[1]。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良友文学丛书》,探讨其编辑思路、作家队伍、装帧设计及宣传推广,从中总结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和特点,以期对现代出版从业者提供借鉴。1颇具新意的编辑思路成套书的理想,是赵家璧读大学时在“两种生活上的长

4、期接触而酝酿形成的”[2]。他读大学时学英国文学,图书馆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整套作家全集深深地吸引了他,1929年到良友公司兼职后,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上海ABC丛书社的《ABC丛书》等成套书,也引起他的遐想。多种进口、成套的文学丛书,如《近代丛书》《万人丛书》等,帮助他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单单那些丛书的编排、扉页、封面装帧、整体设计和大小开本等,都保持统一的规格,我被这种排列整齐美观、内容丰富多彩的成套书迷住了”[3]。赵家璧在良友公司编的第一部成套书是《一角丛书》,1931年创编时他仍在读大学,在良友仅是兼职。丛书中每册书售价大洋一角,从篇幅上看都是

5、短小精悍之作,计划定期出版,每周一种、每种循序编号。《一角丛书》先后共出八十种,创造了不俗的销售记录。1932年,赵家璧即将大学毕业,良友创始人伍连德盛情邀请他“毕业后全日去‘良友’办公,名义是出版部主任,并在画报、画册之外,另辟一个文艺图书部”[4],由他一人负责,专门出版文艺书籍。这样,他便有了实现编辑出版文学丛书的舞台和机会。1933年初,赵家璧在出版形式上仿照《近代丛书》,创编了《良友文学丛书》。这套书计划全部收录新创作,邀请执笔的都是一流作家,印刷采用米色道林纸,装帧实行软布面精装,价格上更是不论薄厚一律九角。无论是装帧、印刷还是在售价方面,这套书都力争对当时市

6、面上通行的平装文艺出版物实现突破。较之先前的《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在内容上专门到了文学一类,并且计划全部收录著名作家的新创作。2不拘一格、讲究方法的邀约组稿赵家璧曾明确说过:“三十年代,良友的取稿标准,主要是争取革命的进步作家,但也并非清一色,对不同流派的作家,只要不是极端反动的,也给一席之地”[5]。1932年秋,赵家璧开始酝酿策划《良友文学丛书》时,距离《一角丛书》创编约一年时间,其时民众对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更加关心。为了顺应社会形势和读者需要,《良友文学丛书》便延续《一角丛书》的组稿思路,全力争取革命作家的文艺创作。赵家璧之所以能争取到众多革命名作家的稿件得

7、归功于郑伯奇。郑作为左联重要成员,在郑的帮助下,赵家璧逐渐与越来越多的作家建立起了组稿关系,为后来编《良友文学丛书》奠定了良好的作者队伍基础。《良友文学丛书》以“左联”旗帜人物鲁迅的两部苏联短篇译作集打开头阵,出版后在读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按照计划中的体例,本来译作不可入选,但考虑到鲁迅文稿的珍贵不易得,赵便破例将译稿收入。继鲁迅之后,有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张天翼的《一年》《移行》、郑振铎的《欧行日记》、靳以的《虫蚀》、茅盾的《话匣子》《时间的纪录》、沈起予的《残碑》、郁迗夫的《闲书》、谢冰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郑伯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