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

ID:22399014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_第1页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_第2页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_第3页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_第4页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我到你:当代实用艺术策展之我见格伦·亚当森(GLENNADAMSON)是美国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馆长。他曾任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研究部的主任,同时也作为策展人,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他出版的作品有:THINKINGTHROUGHCRAFT(2007),THECRAFTREADER(2010),INVENTIONOFCRAFT(2013),和POSTMODERNISM:STYLEANDSUBVERSION1970T01990(2011)0他也是三年期刊《现代实用艺术》的创建音之一和编辑。狗狗、乡村音乐、马麦托酱或

2、是杰夫·昆斯(JEFFKOONS),生活中总会遇到让人或爱或恨的人、事、物。两极分化的东西激发出品味与生活方式的强烈好恶。实用艺术即是其中一例,人们要么对其爱得发狂,要么漠不关心。我遇到过不少手工艺的虔诚信徒,当然也有大批的反对派。痴爱成迷的手工艺派经常抱怨被边缘化、被忽视,与美术设计领域相比,更是如此。反对派—方或许更多的是无心之为(或许是未经思考)的不敬,而非有意为之的敌意。这种情况说来话长,要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厂系统的支持者们例行公事般地将手工艺品诋毁为效率低下、技术落后。这些很不幸地要在工艺品一词

3、前加上诸如“仅仅”等词汇,意指实用艺术毫不重要,不过是旁支侧路,并非最终目标。这样一种机制导致实用艺术策展偏向推动工艺品发展的道路。实用艺术展览通常尝试大力推进手工艺品的价值。策展人或是支持特定的艺术家,或是关注道德、美学以及政治方面的各类作品。展览形式多样,每一场展览我都十分看好,包括在波特兰当代工艺品博物馆(MUSEUMOFCONTEMPORARYCRAFTS)举办的“抵抗的姿态”(GESTUREOFRESISTANCE,2010年由香侬·斯特拉顿【SHANNONSTRATTON】和朱迪斯·黎曼[JUDITHL

4、EEMANN]策展)、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举办的“制造的力量”(POAKING,2011年由丹尼尔·查尼[DANIELCHARNY]策展)以及在莱斯利一罗曼博物馆(LESLIE-LOHMANNMUSEUM)举办的“异线”(QUEERTHREADS,2014年由约翰·柴奇[JOHNCHAICH]策展)。每一场展览都以自有的独特方式展现着实用艺术作为美学发现与社会变革的强劲力量的一面。不过,我本人并未在此方面有所建树。我的展览经历历经了非常不同的道路:虽然并未忽略实用艺术,但却相当模棱两可,甚至对这一话题

5、讳莫如深。这或许与我个人经历与手工艺的关系有关。我对于工艺品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历史写作获得,而非从策展活动中体验到。书籍与评论文章比博物馆内的展览涵盖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怀疑。部分原因在于议论性文字在论证方面的力量更加持久(优秀的策展人铭记于心的是,即便最好的展示也不过是放在一间屋子中的一堆物品,参观者可能随便以某种速度、以他们喜欢的顺序浏览)。此外,展览的举办地点本身,作为投资机构以及公共服务的义务,外观宜人。策展人不希望参观者带着怀疑的心情离开展览,而是希望参观者能够深受吸引,很快能够再次光临。现在,作为纽约艺术与设

6、计博物馆(MUSEUMOFARTSANDDESIGN,MAD)的馆长,而非学者或者策展人,我一直从新的角度反思此类问题。我们的博物馆与各家博物馆一样积极向上,比如,我们致力于搭建创造性的平台,支持最佳的质量标准。同时,我们与实用艺术的关系颇为复杂。众所周知,我们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初名当代工艺品博物馆(MUSEUMOFCONTEMPORARYCRAFTS),后更名为美国工艺品博物馆(AMERICANCRAFTMUSEUM),于2003年才刚刚去掉了“当代”一词。由此,我们博物馆与实用艺术结下了历史渊源,与现今实

7、用艺术的关系却变得有些难以界定。作为实用艺术专家,我一直关注实用艺术的历史与现在。我认为我们不应再将自己视为狭义上的“工艺品博物馆”,仅仅代表某种运动或某些主要材质(木材、陶土、金属、纤维);我们必须将实用艺术视为无所不在的文化与创造力量。我在本文末尾会再次简短讨论这一话题,谈一谈新双年展揭幕展“纽约手艺人’’(NYCMAKERS)。但我首先要回忆—下我进入MAD的过程。此处必须提及另外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标志着实用艺术的不同阶段。回首往事,我认为这些展览代表着不同的策展风格以及展览目标。当然,那些展览或是本文并不

8、是有意为之的项目,我也没有系统·性或综合性的考虑。策展人不是艺术家,策展工作的反应性要强于表现性。我自然也不例外。我要谈到的每场展览都在某个特定的机构性环境中举办,因此也受到环境的明显影响。即便如此,我仍坚信这些展览共同形成了我的个人风格,我希望它们能为他人在实用艺术策展方面提供新的方向。其他有相同机会的人可能做法不同。我的观点仅从个人经历出发。从头策展: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