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

ID:2241085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_第1页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_第2页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_第3页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_第4页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预习为精彩课堂铺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4-01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说:"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可见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阅读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记,显而易见,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小学时养成

2、的自学习惯的基础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奏,是课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所以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开始。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由于一些学生不重视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课前没有预习。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不佳;即使有些学生课前预习了,也只是对字词作一些简单了解,将课文读几遍,这样就算大功告成,而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习中,主动探究

3、、获取知识意识不够……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隔岸观火的情况,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预习,使预习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认识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1.1预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预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的情况下尝试、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预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思维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强,

4、学习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1.2预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预习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质疑。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学生会积极去思考、请教、查资料,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地思考并质疑,从而改变了被动的学习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1.3预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就会更充分,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5、,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可见,提倡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因此预习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2.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重视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不a断加强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预习七步法",作为要求中、高年级学生的常规性预习步骤:  2.1读题,揣摩题眼。学生每学一篇

6、课文,先要阅读课题,课题如课眼,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验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新型玻璃是怎样的?新型玻璃有什么作用?新型玻璃有哪些类型?……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2默读,感知文本。初读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这样可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预习

7、的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整体的、初步的印象。  2.3圈画,掌握字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2.4查阅,了解背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这时,很有必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

8、在教学《梅花魂》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外祖父如何怀念自己的祖国、渴望回归祖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