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

ID:22418754

大小:3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_第1页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_第2页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_第3页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_第4页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一、填空题: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二、选择题: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B)A.单侧光照B.湿棉条C.锡箔罩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三、判断题: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

2、,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一、填空题: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二、问答题: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

3、话是什么意思?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骆驼沙漠鸵鸟胡杨草原斑马丹顶鹤芦苇沼泽鲨鱼马尾藻海洋.第三课走进池塘一、问答题:1.什么叫食物链?答: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

4、物链分为捕食链、腐食链和寄生链。2.什么叫种群?答: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叫种群。3.什么叫群落?答: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群落。如:池塘是一个区域,里面所有的生物合起来就是一个群落叫池塘群落。它们的食物关系是: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二、填空题: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的尸体分解。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3.食物链总是从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消费者)结束

5、。第四课假如大树都倒下一、问答题:1.下面哪些是森林具有的作用?答:森林的作用有:①净化空气;②制造氧气;③降低噪声;④调节气候;⑤保持水土;⑥美化环境;⑦防风护沙。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答: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3.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有哪些?答: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是造成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

6、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第一课食物中的营养一、填空题: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了前三种还有盐类、微生素、水等。将去皮的花生、瓜子在白纸上来回摩擦,会发现纸变得透明,可见花生、瓜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将头发在火上烧,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可以推测出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在米饭、馒头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可见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2.为了科学合理地饮食,我们应该多吃食物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如:米饭、馒头、谷类食品;少吃上部的食物,如:油脂类食品。

7、二、简答题: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蛋白质----燃烧;淀粉----滴碘酒;脂肪----挤压。第二课消化与吸收一、填空题:1.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毒。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会觉得有股甜味。2.被吃下的食物主要是在口腔和胃里被消化的;被消化的食物主要在小肠里被吸收口腔;人体的小肠很长,内表面布满了小肠绒毛,这些特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3.人体内大部分营养物质是被小肠吸收的。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

8、较简单的物质。5.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食物,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6.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二、填图题:在右图中填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第三课饮食与健康一、问答题:1.人们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