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

ID:2242171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摘要:阐述京、津、华北平原缺水情况,缺水对京、津、华北平原地区的种种影响,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及华北平原区域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的主要途径。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日益严重。京、津、华北地区平原尤为突出,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自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构想以来,经中央、有关省市领导和广大的科技工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末就形成了从长江

2、的上、中、下游向北方调水的西、中、东三条线的格局。近期水利部又修定了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现阐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解决京、津、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1京、津、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为全国之最  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3%,而人口约占全国的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5m3,比全国2000年人均用水量还少125m3。该流域京、津及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缺水更为严重,以海河南系为例,人均水资源仅为251m3,只相当于世界贫水国人均1000m3标准的1/4,比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国还少22.7%,属

3、资源短缺型严重缺水区。这就决定了除继续千方百计的推进节约用水外,必须从外流域调水来解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改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状况具有摘要:阐述京、津、华北平原缺水情况,缺水对京、津、华北平原地区的种种影响,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及华北平原区域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的主要途径。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日益严重。京、津、华北地区平原尤为突出,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自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

4、水北调的构想以来,经中央、有关省市领导和广大的科技工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末就形成了从长江的上、中、下游向北方调水的西、中、东三条线的格局。近期水利部又修定了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现阐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解决京、津、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1京、津、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为全国之最  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3%,而人口约占全国的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5m3,比全国2000年人均用水量还少125m3。该流域京、津及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缺水更为严重,以海河南系为例,人均水资源仅为251m

5、3,只相当于世界贫水国人均1000m3标准的1/4,比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国还少22.7%,属资源短缺型严重缺水区。这就决定了除继续千方百计的推进节约用水外,必须从外流域调水来解决。  由于该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大量增加,使自产水和入境水大量减少。海河流域自产水1956—1998年系列比1956—1984年系列减少了11%。河北省减少了17.1%,海河南系减少了27.6%,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使下界面产生很大变化造成的。  该流域入境水的减少更为明显。北京市密云、官厅两水库20世纪50

6、年代平均年入境水量36亿m3,到90年代平均入境水量只有10亿m3左右。河北省50年代平均年入境水量99.8亿m3。而90年代年均为30亿m3,减少了近70亿m3,海河南系由50年代年均入境83.35亿m3,减少到90年代年均22.8亿m3,减少了72.6%。今后还可能进一步减少。由于入境、自产水量的大量减少,经济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海河南系平原1980—1998年累积超采地下水760亿m3,平均年超采40亿m3,大体上是深层浅层各半,最多年份超采达70多亿m3。北京市1961—1995年间累计超采地下水

7、40亿m3,超采面积占平原面积的41%。天津市更是以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发展。  该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又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水资源、改变缺水状况,地表水资源将进一步枯竭,地下水超采将无法控制。水资源衰退与生态环境将继续恶化,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2缺水给京、津、华北平原地区带来了严重影响  海河流域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又大量超采地下水,不但制约着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而且造成了河流干涸,湿地减少,海口淤积,地下水位漏斗丛生,地面下沉、地裂、海水入浸等一系列地质灾

8、害。(1)河道干涸,湿地大幅减少,入海淡水锐减,水产大量减少。由于地面水的超常规开发利用,使海河流域近万公里的三级河道约4000km干涸,有的变成了季节性河道。河北省20世纪50年代河道通航里程有3095km,进入60年代还可断断续续通航。到了70年代就全部停航。50年代海河流域有万亩以上的洼淀190多个,面积达1万km2,现仅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