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

ID:22422380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_第1页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_第2页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_第3页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_第4页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中国社会革命实践,对矛盾的辩证同一性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和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由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关键词]《矛盾论》;辩证同一性;相反相成;相互转化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演时作了《矛盾论》的报告,他是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对矛盾的辩证同一性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刻的阐述和论证,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

2、的观点。一、同一性的第一层含义:“相反相成”根据《矛盾论》的论述,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可以被概括为两层意思,即“相反相成”和“相互转化”。“相反相成”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1]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并赋予了“相反相成”这个哲学命题新的含义。“相反相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哲学命题。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大概可以算作“相反相成”思想的雏形。《

3、孙子兵法》考察了战争中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军事上相反相成的矛盾范畴,如奇正、虚实、进退、分合、勇怯、治乱、利害、劳逸,等等。毛泽东继承了这些思想。他说:“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2]这些话与《老子》的叙述形式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毛泽东的《矛盾论》并没有停

4、留在古人那里止步不前。他在继承上述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赋予了“相反相成”新的含义。首先,毛泽东对“矛盾动力论”进行了更具体的考察。他首先把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分为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提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的经典论断。但是,内因和外因又是如何通过矛盾双方的作用而影响事物发展的呢?毛泽东用“相反相成”这一命题对此作出了回答:“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

5、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同一性。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4]这段话精辟而简练地阐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矛盾的这两种基本属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这样,《矛盾论》就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地回答了矛盾何以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军事战略,以及在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都是这一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实践有机结合的哲学智慧。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6、会,倡导合作、稳定、和谐、有序的价值取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哲学意义上讲,“和谐”也是“同一”,而辩证的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异与对立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对立的杂和多的统一体,但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我们应该学会正视和正确分析各种不“同”(差别、对立、斗争等),以求发展中之和谐。二、“相互转化”:同一性“更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明确地把转化归结为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问题。《矛盾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首先引用了列宁的一段话:

7、“辩证法是这样的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是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5]因此,《矛盾论》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对列宁上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列宁并没有明确把“转化”作为同一性的表现形式。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可能更多地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著作都反复说明了事物的矛盾双方存在互相对立、互相依赖的关系。这些关于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成熟的辩证法内容,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瑰宝。但正如《矛

8、盾论》所指出的:“古代的辩证法带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