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ID:2242508

大小:4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15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宜昌市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Ang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年春期末联考高一语命题人:朱玲莉审题人:田英(全卷满分:10分考试用时:1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阅读(3分)(一)论述类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字,完成1-3题。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重阳的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

2、,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之名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帝曹丕。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

3、宴高会。”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人墨客不断用诗歌赋为其注入化元素的同时,老百

4、姓则将流传下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新辉煌。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故而,人们不仅把茱萸插在头上,还佩茱萸于臂、悬茱萸于屋,并将茱萸栽于居所、水井等周围。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北宋,重阳“延寿客”菊花的风头很快盖过茱萸。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介绍了当时开封重阳节盛况首先说:九月重阳,京城人观赏的菊花有数种:其中黄白色的花

5、蕊像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心的叫“木香菊”——酒店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而南宋的重阳节已发展成大喜节日。南宋学家周密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黏米做的面粉)。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至于人们缘何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谐音近似“九”,菊花也是

6、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摘编自赵柒斤《重阳涵义的演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论证了重阳节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 B.引用了史料,运用事实分析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重阳节的演变。 .在分析重阳节的演变时作者是以并列式论证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D.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茱萸”“菊花”迎新的辉煌,与本论述中心关系不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论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重阳节成为“吉日”后,“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了新辉

7、煌,北宋时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很快就超过了茱萸。 B《武林旧事》卷三“重九”记述了皇宫里重阳节的盛况:按惯例八日准备,习俗有点菊灯,饮新酒,头插菊花等。 《东京梦华录》介绍了开封重阳节盛况,酒店皆以“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可见重阳节已向着大喜节日转变。 D曹丕、唐太宗、武则天的倡导,使农历九月九日变为“吉日”重阳节,人墨客又以诗词歌赋不断向其注入化元素,百姓也不断传承发扬光大。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人们一般把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

8、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安排在农作物丰收之时的农历九月九日进行。 B唐太宗诏令中“尚此重阳,先王以之垂范”的提法,为重阳节纳入尊老、重老的新内容,使其含义更丰富。 菊花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之一,到北宋更受欢迎,因为它有消灾避邪、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能。 D重阳节经历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显现出我们民族对生存、健康、幸福、长寿的美好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