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内丹学理论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

ID:22428336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9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_第1页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_第2页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_第3页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_第4页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裳的内丹学理论清末道教内丹学家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可知他曾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云游至四川,在富顺县为当地好道之士所挽留,设乐育堂讲授内丹诀法,十余年后解馆离去,不知所终。①黄裳讲道的内容,由其门人笔录而成《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又名《道德经注释》)、《道门语要》三书。②黄裳的著作先是在清朝光绪年间以木刻本刊行于四川地区,民国初年龙腾剑、江起鲲等改以铅印重刊,③于是流传全国。后又多次刊刻,并流传到日本和泰国等地。  现代道教学者大多重视黄裳的著作。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仙学家陈撄宁曾说:“道家南北两派,各走

2、极端,而实行皆有困难,其势不能普及。惟陈希夷、邵康节一派,最便于学者,黄元吉先生所讲,即是此派,亦即顿(陈撄宁道号‘圆顿子')所私淑,而且乐为介绍者。”并认为最上层的天元丹法,只要“看黄元吉先生所著《道德经讲义》并《乐育堂语录》二书,已足应用,不必他求矣”。④编纂过《道藏精华》的台湾学者萧天石称黄裳的著作“其要尤在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以之为用,可以明心见性,可以入圣登真,可以明哲处世,可以治国平天下。……无论道家儒家,皆可奉为无上圣经,视作修圣修仙之不二法门也。”⑤如此

3、高的评价,也许只能看作是一家之言,但黄裳著作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一)性命双修,先性后命  黄裳认为,“人受天地之元气以成性,受父母之精气以立命”。⑥天地之元气乃先天虚无之气,不生不灭;父母之精气乃后天阴阳之气,有生有灭。因此,“性无生灭而命有生灭”。⑦但这并不意味着“命”是无足轻重的。“非命则性无由见”,⑧“命”是使“性”得以在人身上具体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黄裳说:“未有命时而性之理长悬天壤,既有命后而性之理已具人身。”“夫性为一身之主宰,命是一身之运用。若不保精裕气,徒事妙觉圆明,则身命不存,性将焉寄?”⑨因此,“性也,命也,可合而不可分者也。

4、”⑩这种保合性命为一以长生成仙的观点,继承了《太平经》以来的道教传统思想。  针对禅学家只讲“明心见性”,黄裳指出:“性为气体,气为性用,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彼独存性,不能立命,每见气动而神随,究不能断夫情欲;神游而气散,更不能逃夫生死。由此言之,修性大矣,而炼命尤急焉。”11  黄裳虽然批评了禅学家只讲“明心见性”的片面性,但实际上,他的内丹学也还是以修性为主的。他说:“人之炼丹,虽曰性命双修,其实炼心为要。心地清静,那太和一气,自在于此。”若“此心未曾炼得干净”,“纵有玄关秘诀,何由行得?”12因此,“

5、‘炼心'二宇,是千真万圣,总总一个法门。除此而外,皆非大道”。13  在修炼次序上,黄裳主张先性后命。他说:“先得性真,继加命学”,14“始以性立命,继以命了性,终则性命合一,以还虚无之体”。15其理由是,若“人性学未至,一片私心所炼之精气神皆是后天污浊之物,不惟无益,且必邪火焚身”。16因此,修道之士必须先将心地打扫干净,然后才能按命功口诀次第行去。  黄裳的内丹学以“性命合一”、还于虚无之体为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肉体永存,而是精神不灭。他自己即说得很明白:“凡身脱化,真灵飞升,亦犹凡人之死。但凡人之死,死则神散,而圣人之死,死犹神完。形虽死而神如

6、生,乌得不与天地同寿耶!”17这反映了黄裳内丹学向《老子》“死而不亡者寿”思想的复归。(二)静处炼命,动处炼性  黄裳认为,仙道不离人道,人应该于尘世中修性炼命。而在尘世中,则会有各种事务,必然是静时少,动时多。黄裳指出,静时则炼命功,动时则正好磨炼心性。在他看来,采药炼丹,周天运转,必须静坐方可;至于炼心功夫,则“不区区在端坐习静间也”,18更重要的是在尘世中时时磨炼。他说:“夫道曰炼己,不是孤修兀坐、清静自好者,可能炼得本性光明。”19修道之士“若不于尘市中炼,犹莲不于污泥内栽,焉得中通外直,独现清洁如玉者乎”?20他批评“世之修士,不知炼己于尘俗,

7、静时固能定,一遇事故,不免神驰气散,贪嗔痴爱,纷纷而起”。21并举例论证说:“吾见几多修士,平日修炼,只在深山静养,不与人事。及至出而和光,竟自一炉火起,而万斛灵砂立地倾矣。”22因此,他“教人不专在静处修,而必于市廛人物匆匆之地炼也”。23认为“人遇闹时,正好著力回头。当前了照,蓦然一觉,撞开个中消息,胜于竹椅蒲团上打坐百千亿万次”。24  那么,如何于尘世中炼心呢?黄裳认为,首先要树立修道成仙的价值标准,这样就能看淡世间的功名利禄。“夫人血肉之躯能有几时,受用亦无多日,何必奔名场、走利薮以自苦哉!”“要想到人死时,一切名利室家,丝豪也拿不去。唯有平生

8、所造之业,尽带身旁。如其善业,还有转世之福。若是恶业,不待再世投生,即眼前冥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