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

ID:2244141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_第1页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_第2页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_第3页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_第4页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木兰从军》谈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因素的借鉴: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民族声乐通过对传统戏曲的不断借鉴运用,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同时进行再创造,不仅弘扬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戏曲;诗化;音调;板式    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戏曲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源自地方音调,并继承和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反过来

2、,各种民间音乐体裁(包括民歌、歌舞、说唱、器乐等)以及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也从戏曲音乐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曲调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具戏剧化,作品篇幅更为宏大。女声独唱歌曲《木兰从军》就是现代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因素的代表作,歌曲由词作家刘麟根据汉乐府诗歌《木兰辞》改编作词,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奇女子的故事。作曲家王志信在歌曲创作时融合了戏曲豫剧的元素以及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使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表现了花木兰忠于孝道、保家卫国、勇于战斗的伟大精神。    一、对戏曲诗化语言的借鉴    中国的戏曲历来都很讲究诗

3、化的语言、谐韵的节奏,并以此塑造人物典型的性格形象特征,中国的曲论家往往都把戏曲看作是诗的演变与分支。声乐作品是歌词与曲调之间完美、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兼具语言性和音乐性的辩证统一。中国戏曲中诗化的语言风格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在《木兰从军》的创作中,词曲作家根据现代歌曲写作的特点进行全新编排,将大部分的繁缛叙事情节去掉,重新布局,并用第一人称取代原诗的第三人称,同时增加了对花木兰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如开始部分讲述木兰窗下织布、想心事的场景,原文《木兰辞》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歌曲《木兰从军》中将其改为“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

4、这样的语言不仅浅显易懂,富于歌唱,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而且极具诗词韵味,节奏谐韵。整个作品刚柔并济,人物刻画独具一格,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又有孝顺女儿对父母的依恋深情,体现出词、曲作家对于传统戏曲及古诗词独特的鉴赏审美能力。    二、对戏曲音调素材的借鉴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对音乐有着直接的情感表现作用。在现代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的创作中,王志信借鉴河南豫剧音调为旋律素材来塑造花木兰的音乐形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豫剧具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场面戏的风格特征与木兰大无畏的女中豪杰性格特征极为吻合,并且豫剧长于表现多种感情,易于作品戏剧

5、性的表达;二是,在众多有关木兰替父从军的地方戏曲剧目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演绎的《花木兰》最为出名,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并未“原样”借鉴《花木兰》的某段唱腔或是曲调,而是把河南语言的音调与豫剧唱腔中最具典型歌唱性的“慢板”“二八板”音调进行巧妙地糅合、创造,使其更符合人物音乐形象塑造的需要。最终使这首作品既找不出它是源自哪种板式的唱腔或是豫剧《花木兰》中的某一唱段的改编,却又具有浓厚的、别具一格的“豫剧”风味。  歌曲在8小节的前奏之后,便以抒情、委婉的极具豫剧风味的旋律音调,结合使用北方旋律进行常用的六度、八度的上、下行大跳音程,不仅贴切地表现出木兰心中的起伏

6、和忧虑,体现木兰豪迈的性格特征,而且符合豫剧方言化旋律的进行特点,让人感觉出熟悉又自然的豫剧风味。又如描写木兰“替父担忧”的乐段“怎么办,怎么办,难坏了姑娘花木兰哪。:两个“怎么办”,使用五度模进的旋律,使情感逐渐强烈,营造出紧迫之感;“兰”字作河南豫剧中典型的吓滑音处理,加上“哪”字的戏曲拖腔,准确地表现了木兰焦急而又无助的情绪。而结尾处“木兰从军美名扬”带有浓郁豫剧味的拖腔,以悠扬、高昂的旋律,强有力地唱出了世人对木兰的由衷赞美,为作品增添了强烈的戏曲艺术魅力。    三、对戏曲板式的借鉴    “板式”是我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其变化之多堪称世界一绝,它们除

7、能表明速度、节拍和表情意义外,还可以表示它们各自在旋律、结构等方面的多种变化与特点;戏曲中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的情感起伏,在一首唱腔中就有多种板式的交替使用。  歌曲《木兰从军》就是运用戏曲板式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其板式变化为:广板——中板——快板——摇板——垛板——摇板——广板——中板。其中,摇扳又称为“紧打慢唱”,其特点是伴奏的节奏大约比唱腔紧上一倍;一般表现激动、喜悦或悲愤的情绪,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在《木兰从军》中,表现木兰“万里边关”的“但辞爹娘去”的乐段,作曲家以主题旋律音调进行变化呈示,并结合运用戏曲摇板“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