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

ID:22441607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9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必然会产生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谓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主要围绕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委托—代理问题展开,如信息不对称下的洛伯和马盖特规制模型、存在逆向选择情况下的规制模型、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的规制模型等。  西方激励性规制方式主要包括特许投标制度、区域间标杆竞争、价格上限规制等。本文认为,尽管我国是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对被规制企业的规制同

2、样面临委托—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不仅可以解决西方被规制企业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我国被规制企业,也可从技术层面上提供一定借鉴。当然,这种借鉴必须考虑到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特别是充分考虑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及转轨、欠发达等特点。  关键词:规制经济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激励性规制方式  一、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面我们对其产生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  首先,从规制经济理论发展的纵向演变来看,激励性规制经济理论是在克服

3、传统规制经济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传统规制经济理论经历了市场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市场规制的俘获理论、市场规制的经济理论等三个主要阶段。市场规制公共利益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由于自然垄断、人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即市场的自行运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因而需要政府的规制矫正。这种理论把政府设想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不具有自身的私人利益,也不会受某个集团自我利益的左右。  然而,其问题也恰恰产生于此。这种理论没有说明对社会净福利的追求是如何进行的,也没有对市场规制发生的论断进行实证检验;[1]相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世界

4、中大量被规制产业既不是自然垄断产业,也不具有外部性;[2]而且,规制仅有微小的导致价格下降的作用,并不能对价格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3]经济学家对19世纪美国规制史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规制与市场失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相反规制却提高了生产者的利润。规制俘获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规制俘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规制的提供正好适应了产业对规制的需求,而市场规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规制有利于产业利润的提高而不是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然而,规制俘获理论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一样,面临着没有理论基础、只是对经验的归纳和总结的批评。同时,对现实中存在的

5、许多现象,诸如一些受规制产业中出现的交叉补贴问题,规制机构不是被生产者俘获,而是促进消费者利益等问题,规制俘获理论无法作出解释。因此,在规制俘获理论基础上又产生了规制经济理论。  规制经济理论主要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标准和方法来分析规制的产生,主要包括施蒂格勒模型、佩尔兹曼模型、贝克尔模型等。这三个模型都遵循施蒂格勒的前提假设,即强制力是政府的基础性资源,规制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经济人。施蒂格勒、佩尔兹曼模型建立的基础是立法者或规制者为实现最大化政治支持而选择规制政策,贝克尔模型则集中讨论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及其所决定的再分配,并由此

6、建立了利益集团竞争的政治决策均衡模型。[4]然而,虽然规制经济理论有助于理解政府的干预,但是它忽视了利益集团与立法者、立法者与规制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形成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规制经济理论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主要形成了公平报酬率规制方式。然而,这种规制方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规制关联费用的增加、规制当局的自由裁决权和寻租成本的产生、因规制滞后而导致的企业损失等。  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也是在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理论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

7、的主要内容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之下,会产生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谓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这就要求经济学家对机制设计进行研究,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委托—代理问题。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1.信息不对称下的洛伯和马盖特规制模型洛伯和马盖特(M.Loebandagat)在假定垄断厂商完全知道成本和需求信息,而管制者仅掌握需求信息的条件下,设计了一个拍卖理论中的激励相容偏好显示机制,以及与公用品理论相联系的“说真话”机制,用以在规制者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公用事业单位讲真话,从而将价格定于边际成本水

8、平,达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最大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5]然而,尽管这个方案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但为了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