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ID:22445594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_第1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_第2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_第3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_第4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论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

2、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而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替学生“包办”了,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从原来的直接出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转变为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学生依然死记结论,套公式;有些老师虽然和学生一起动手推导过程,得出结论,这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了,然而还不够,我们指导学生推导的公式是千篇一律,说明教师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沿着一条路走的思想依然是“包办”。为此我注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完了基本公式:V=SH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

3、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公式费了很大劲才算出来,计算如下:3.14×5×5×〔30÷(2×3.14×5)〕=75(立方厘米),这种解法,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快速解答出来的,因此就给他们留下一个疑问,如何巧妙的计算呢?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学生都有学具模型,我提示学生,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验算,终于有几组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式子:30÷2×5=75(立方厘米)。他们的理由是当把拼成长方体横放下来,则将有圆柱侧面的一面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得出V=S侧÷2×r。他们的思路是

4、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常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领域。所谓教育失败从深层次而言,是教师的自我封闭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二、学习方式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

5、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

6、、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

7、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如在教学“统计表”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有的量身高、有的作记录、有的看刻度、有的检查错误……通过小组一起工作,使他们感到了相互的依赖。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人格表现为反应敏捷,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随机应变,具有较强的融会贯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创新活动必要的人格因素,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是灵活性人格的灵魂。所以,我们每一个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